在1989年,北京白云观举行了全真派第一次的传戒合影活动,图片由宋士洪道长提供。戒律是禁止之义的核心,是归真修行的必要条件。天真皇人曾说:“既称道士,不以非道士为模范;凡言真人,不以非真人为规。”一旦进入戒坛,便要秉持诚意接受戒律,务必保持安静,以威仪相待,从而远离五祖和七真的影响,立足于品德之上,以期成为全真的榜样和家风的继承者。
从严格意义上讲,全真派的传戒并不是法事活动,而是一种严格的教务活动,它体现了严肃的道纪和重建教制的一种精神态度。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实际上,全真派并不独自拥有传戒这一活动,而这种活动早已存在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些宗教中,如正一道教。在敦煌文书中,有一份唐代《十戒经盟文》,记录了一位名叫王景仙的地地女道士受十戒的情形,她希望通过修行来超脱三界,这份文本反映了唐代受戒情况。
有人认为全教学习自佛教,但这论点站不住脚,因为印度佛教早期没有记载有类似的传授仪式。而中国佛教关于此类活动的手稿主要出现在唐宋时期,与道教比起来显得晚很多。此外,全真派对于传授戒法极其谨慎,只有在找到合适的人选后才会正式进行。
根据《玄都律坛内庭要秘》,一个想接受接管或继承某个位置的人应该具备十项条件:好学、贤智、辨别是非、谨慎言行、柔顺无过错、能师胜己等。这要求很高,而且只有那些真正符合这些条件的人才能被选中接受更高层次的指导。
同样的,对方丈大律师来说,他们只会向那些心灵纯净,无私欲且行为端正的人授予他们最高级别的地位。如果没有合适的人选,他们甚至会选择将重要文件隐藏起来,在特定的时间到达指定地点,这显示了他们对秘密与隐私保护非常关注。
总结来说,教授所遵循的是源远流长且深厚文化遗产中的古老习俗。这套系统包括初级至高级各个层次,从最简单直接的心理控制到复杂多变的情感管理,每一步都是精心设计好的练习。
标签: 道德经100句经典名句 、 道家经典语录以及解释 、 道家思想的书籍有哪些 、 道家打坐手法和姿势图 、 《易经》名言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