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思想对宋瓷的影响探索得道境界的物质化表达于天然道观中的宋代瓷器

在宋代,瓷器艺术已经达到了一种完美的境界,它们宁静典雅、含蓄自然、清新质朴,如春水明月,绿云薄冰,引发了人们对于美的无限遐想。我们既惊叹于宋瓷的完美,也要思考那些隐藏于表象之下的精神世界,这是理解宋瓷精神所需钥匙。

《通志》中提出的“制器尚象”说认为,人们制器既为了实用,又为了“有所取象”,即寄寓某种意涵。而《易》云:“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而宋瓷则体现了中国艺术中最高境界,即器亦道,道亦是器。

以梅瓶为例,小口、细颈、肩部圆润,收腹敛足,如玉立美少女娇艳不轻佻、含羞妩媚,让人神往。曲线和直线在造型上的变化,为内荏弱与外向大展宏伟提供了极佳比喻。在唐代,用最大的弧线表现丰满效果,是追求外部事功个性的体现;而在宋代,以内敛静若处子姿态追求,则是返璞归真的体现。

通过这种形式上的创造,使心灵得以解放和净化,将人的审美情感过滤到极致。它所追求的是一种心灵情境的精深透妙观照,对某种情绪体贴入微辨察,对宇宙人生细腻品味及历史领悟,而非外在物象恢弘博大或炽热情感发扬蹈厉。

随着偃武修文国策和疆域收缩的心理压力增加,加上不断推行崇奉道教文化,使得宋人的心灵变得更加内向,其艺术特质转向注重意态神韵和典雅平淡。正是在这一审美思想下,我们看到了梅瓶等作品,它们端庄秀美,不张扬外向,而是内荏弱,这正是对唐代与其完全不同的审美风格的一次反思与超越。

釉色装饰方面,更显著地反映出老庄美学,在此背景下,“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理念被应用到每一个釉色的纹理设计中。例如,以天青为主色调,被视为自然本色,从而实现了“天不变, 道亦不变”的哲学原则,将自然状态作为自身本原状态来呈现。这一理念使得每一件工艺品都成为触摸到甚至能感觉到的“可触可感”的载体。

最后,由于强敌压迫导致的心理压力,加上持续推行崇奉文化使得官窑等作品尽量将空间尺寸收缩至最小,这也符合老子的“小国寡民……民至老死不相往来”思想的一部分映射,同时也是对于控制和把玩等生活动作进行精确掌握的一个反映。这一切都共同构成了一个整体性审赏体系,其中包含了从制作工艺到装饰设计再到使用功能,每一步都是为了达到一种既实用又充满智慧意义的人类活动方式。

标签: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