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玄先生潘师正:道教神秘人物背后的故事等待揭晓。在南北朝至唐初的佛教与本土道教激烈冲突时期,茅山上清宗扮演了关键角色。从陶弘景到王远知,再到潘师正,每一代宗师都在推动道教发展。潘师正,字子真,是贝州宗城人,以孝闻名于世。他是刘爱道推荐的千里马,被认为是承前启后的人物。
在隋大业年间,刘爱道将潘师正带至茅山拜见王远知,并劝其成为门下弟子。王远知传授符箓和隐诀给潘师正,并命他前往嵩山修真。当高宗来幸东都洛阳,他被召见并请作符书,但潘师正以不解为由辞谢。后来,他又被召见于逍遥谷,并被敕建崇唐观和精思院。
高宗曾多次派人迎请潘师正在洛城西宫,对他极尽礼遇之能事,还赐诗数十首,更改其居所名为“仙游门”、“寻真门”。当年太常献奏新乐曲时,高宗特为他改名三次,即《祈仙》、《望仙》、《翘仙》。
永隆二年(681年),高宗再次召见潘师正,在金阙亭设御宴招待,并询问三洞、七真的奥义。最终,将他封为“天師”,在太子府第建立宏道神坛,在老君寿宫建元元观。此外,《道门经法相承次序》的撰写也由他的口述完成。
尽管受到皇帝的重视和尊敬,但 潘师正仍旧保持着一种淡泊明志的情怀,最终因病去世,追谥号体玄先生。他培养的一批优秀弟子,如韦法昭、司马承祯、郭崇真、吴筠等,为盛唐时期的道教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标签: 太上感应篇原文全文 、 道德经名言100句与解释 、 道教下笔咒 、 道教经典txt下载 、 《道德经》王弼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