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深层理解大道至简守戒不妄传天然道观解密道教文化之秘密外篇

在1989年,北京白云观举行了全真派第一次的传戒合影活动,图片由宋士洪道长提供。戒律是禁止之义,也是修行之要。天真皇人说:“既称道士,不行非道士之模范;凡言真人,不习非真人之规。”一旦进入戒坛,秉持诚意接受戒律,务必保持安静,并遵循严格的威仪。我们应该远离五祖和七真的影响,而努力成为全真的榜样,以此传承家风。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全真派的传戒活动并不算是一种法事,而是一项严肃的教务活动,是维护教纪、重建教制的一种文化建设。这是为什么呢?实际上,道教中的传戒活动并不起始于全真派。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就有正一道教进行过传戒活动,这一点可以通过许多古老的道教经典来证明。在敦煌文书中,有一份唐代《十戒经盟文》显示了这一点,该文记载了女道士王景仙如何在张泰门下受十大誓约并发誓要修行供养。

有人说,道教学自佛教,但这种说法站不住脚。这是因为印度早期佛教没有记录下过传戒活动。而且,在中国佛教中关于传戒的记载,大多发生在唐宋以后,这明显比 道 教 在 魏 晋 南 北 朝 时 期 的 传 戒 活 动 要 晚 得 多。

全真派对于传授戒法非常慎重,一位方丈大律师不会轻易地将其授予未经过试炼的人。根据《玄都律坛内庭要秘》,一个受刑者必须具备十个条件才能被选为接收者:好求胜法、好近贤智、聪哲赏别真伪等。此外,还有一些条件,如心行不中者不与之、不尽诚者也不与之等。

最后,由于缺乏可靠的人选,他们可能会把石匣藏匿在名山福地或海岛龙宫,只有当劫运流行时,它们才会自然出现。如果没有合适的人选,那么就这样做吧。如果存在疾病,那也一样,如果所有这些都不符合,那他们就不会被选为接收者。

总结一下,全 真 派 的 门 徒 接 受 禁令 和 法 制 是 一 个 延续 至 今 的 文化 实践,从太上老君降旨开始一直到现在,都是一条坚固而神圣的情路。在最初的时候,最重要的是控制欲望和保持清静,《老君想尔斋》就是最早的一本关于这方面的经典书籍。而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上清派灵宝派新天师等都制定了一系列更详细的地规和禁忌。当北宋时期,全 真 派 成 为 主 流 时 , 这 就 形成 了 “ 传 戒” 制 度。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