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修炼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全真随山派开祖刘长生

道教修炼的巅峰之境——全真随山派创始人刘长生。他的弟子云集洛阳、崂山、武官,对道教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刘长生的著作丰富,他对道经的解释深刻精妙,闪耀智慧光芒,是一家之言;六卷文集,集中体现了他自身经验的结晶,对全真道徒的指导意义重大。

一、早慧悟道,拜师重阳

刘长生原名处玄,字通妙,号长生子。出身于山东莱州(今掖县)武官庄一个世代官宦大家。他在金熙宗皇统七年(公元1147年)七月十二日出生。在父亲去世后,他以孝行闻名乡里,并且青年时就决心不婚不娶,不求荣华富贵,只想修炼。直到母亲去世,他才跟随王重阳等人学习。

二、初迹土地庙,灵开三井洞

王重阳看中了山东这个地方,便决定在这里传播全真教。这就是“邱谭马刘”被收为门下的情形。在南京,一年后王重阳去世,其余几位师傅也分别回到各自的地方继续修炼和传教。

三、道高显奇异,君臣俱崇拜

金大定二十一年秋天,刘长生离开洛阳返回故里,并在故居建起了一座修真庵。金明昌六年,他与邱长春等人游历崂山,最终留下太清宫讲经,有很多归宗者。当章宗皇帝听说他的高德表现,就召见他并询问道要,但刘长生回应:“先生,这是广成子的言论吗?”章宗便让他住在天長觀。但第二年三月时,由于受到诏命,他又被允许返回山中,并赏赐给予许多珍贵物品,但他坚持拒绝接受。此后,又特敕将其故居庵额改为“灵虚观”。最终,在泰和三年正月的时候,因为列昭毅和列师鲁来礼师问学的问题而再次离开世界,此时已是五十六岁。而他的百字谱《随山百事》至今仍流传于世,其中提到了“思道明仁往,全真性复常景高”,表达了对理想信念坚守和内心平静的心态,以及对忠诚与美德的追求。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