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89年,北京白云观举行了全真派自解放后首次的大规模传戒仪式,这一盛事至今仍被视为道教文化的重要milestone。图片中的宋士洪道长是该场景的见证者。
在这庄严而神圣的戒坛之中,戒者们承诺遵守诸多禁律,以此作为修行之路上不可或缺的一环。天真皇人曾言:“既称道士,则非模范不行;凡言真人,则非规矩不习。”这一刻,他们踏入了戒坛,手持着诚实与纯净的心灵,誓将自己的身心献给修行。
全真派对于传授戒法的态度极其严肃与认真,它更像是教务活动,而非仅仅是一场形式上的法事。这体现了一种深厚的道纪,以及对教制建设的重视。
然而,有些人可能会认为道教受戒活动源于佛教,但这种说法并不成立。早期印度佛教并未有过类似的传授戒律活动。而且,在中国 佛教关于此方面的记载主要集中在唐宋时期之后,这远远晚于道教所进行到的魏晋南北朝时期。
全真派对于谁能接受哪些戒律持有一套严格标准。在《玄都律坛内庭要秘》中详细阐述了十个必须具备的情操和品质才能够接受受戒:好求胜法、好近贤智等等。此外,对于方丈大律师是否授予某人传授自身获得的人生智慧也有一套明确规定,即:心行不中、不尽诚、无骨相、五逆以及患病都不适宜成为接收者。如果没有合适的人选,那么石匣就藏匿于名山福地或海岛龙宫,只有到了劫运流转自然出现时才能恢复原位。
从太上界降赐到科仪,使得这些规矩成为了道教学术史上的一个重要篇章。初期 道家对受取各类禁令简约,以清静为主旨,如《老君想尔戒》即可看作正一天师最早的一份宗谱,也是整个道家最古老的一部经典文本。在魏晋南北朝期间,上清派、新天师和灵宝派等又分别制定出“三皈”、“五戒”、“八戒”、“十戒”,构成了日后的完整体系。而随着北宋时期全真的兴起,“传假制度”的建立,为未来世代提供了一条坚固而稳定的精神继承链条,即使口口相传也不轻易透露任何信息,其目的当然是为了防止错误的人得到这些神仙修炼的手段。
标签: 道家入门必看的十本书 、 100个道教咒语大全 、 道教的经典 、 道家功法 、 道家励志句子语录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