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89年,北京白云观举行了全真派第一次的传戒合影活动,图片由宋士洪道长提供。戒律是禁止之义,是归真之要,修行之务。天真皇人曾说:“既称道士,不行非道士之模范;凡言真人,不习非真人之规。”一旦进入戒坛,便需秉诚受戒,以静心和威仪为准。在五祖和七真的光辉下,我们应立品,以成为全真的榜样,守护家风。
严格来说,全真派的传戒并不算是一次法事活动,而是一项严格的教务工作,是维护严肃道纪、重建教制的重要途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虽然全真派的传戒活动独树一帜,但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就有正一道教进行过类似的传戒活动,这一点可以通过多部古籍中的记载来证实。
比如,在敦煌文书中,有一份《唐景云二年道士王景仙从雍州长安县怀阴乡东明观三洞法师中岳先生张泰受十戒十四持身品牒》的记录。这份盟文表明,王景仙因沉沦于世间情欲而愿意接受十大誓言和十四条身心约定,以期超脱三界达到上清境界。在这个过程中,她向张泰门下发誓,将永远致力于修行与供养。这份唐代女道士受十大誓言的盟文反映了当时唐代 道士受戒的情况。
有人认为 道教 的传授行为受到佛教影响,但这样的说法是不成立的。原因之一是印度佛教并没有记载过类似“传授”的活动,因为他们更侧重于讲经辩论,而不是直接教授个人。而中国佛教关于这一方面的事迹,大多出现在唐宋以后的时代,这显然晚于 道 教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进行此类活动。
全真派对于传授这件事情十分谨慎,即使是在没有合适接班人的情况下,他们也不轻易开口。不过,《玄都律坛内庭要秘》中提到,无论谁想要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方丈,都必须具备以下十种素质:
善良求胜,从善如流。
近贤智,无疑惑。
聪慧能分辨真是伪。
谨慎行动不超过语言。
柔顺少犯错。
能够超越自己的老师,没有骄傲的心态。
尊敬师长,如珍宝般珍惜。
忠诚地侍奉师长,不辞辛劳。
对先前的老师有感激之情。
热切地请求接受灌顶,并且日夜不懈努力,这就是所谓的一颗忠诚的心灵。
如果一个人不能符合这些条件,那么即便是最尊贵的大律师,也不会给予他施法。此外,如果环境恶劣或者存在疾病,那么也不会被允许接受灌顶。如果找不到合适的人选,那么就将石匣藏放在名山福地或海岛龙宫等地方,让自然运行去选择一个更加适宜的人选出来。
自太上始终降诵科仪,即成为了我们整个 道 教 的一种宗谱。最初的时候, Dao 教 的禁律比较简单,只关注着不要贪婪、保持清净状态。在《老君想尔 戒》里应该是正 一 天 师 最 早 的 禁 令 也 是 Dao 教 最 早 的 禁 经。而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上清派、灵宝派、新天师等都制定出了各自不同的禁律,比如“三皈”、“五戒”、“八戒”、“十戒”。到了北宋的时候,全 真 派兴起之后,对这些禁律又进行了一些调整,最终形成了所谓“傳 界制度”。
究其宗源,全 真 派最初就是依据古制,一点点口头相传,每个弟子都必须遵循六耳不谈神仙的话语,其目的很明确:让神仙妙术仅限于本门弟子手中不可外泄。但实际上,这种方式并不是为了防止知识流失,而更多的是为了保护这种高深莫测的手段只属于特定的群体内使用。一句话总结,就是: DAO 教 全 真 派对於傳 界非常认真的,因为它需要保证每一次施法都是精确无误,而且只有那些真正值得信赖的人才能获得这样的权力。这也是为什么在 DAO 教 中,“傳 界”被看作是一个极其庄重大大的事件,它代表着一种责任与承诺,同时也象征着一种荣耀与尊贵。
标签: 道德经全文完整版下载 、 道德经名句精选及感悟 、 咒语大全 慎用 、 道德经全篇原文 、 道德经有哪些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