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大道至简全真律坛外人不知的秘密之戒法不妄传天然道观揭秘道教文化

在1989年,北京白云观举行了全真派第一次的传戒合影活动,图片由宋士洪道长提供。戒律是禁止之义,是归真之要,修行之务。天真皇人曾说:“既称道士,不行非道士之模范;凡言真人,不习非真人之规。”一旦进入戒坛,便需秉诚受戒,以静心和威仪为准。在五祖和七真的光辉下,我们应该追求高洁的品德,以成为全真榜样,守护家风。

严格来说,全真派的传戒活动不仅仅是一种法事,更是一个严肃的教务活动,它体现了严肃的道纪和重建教制的道风。那么为什么这么说呢?其实,这并不意味着全真派就是第一个进行传戒活动的地方,而是因为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就有正一道教已经开始实践这项活动,有许多古老的经典可以证明这一点。在敦煌文书中,有一份唐代《十戒经盟文》,记录了女道士王景仙在张泰门下接受十大禁令,并发誓要修行供养,以此超升三界。这份盟文反映了唐代受戒的情况,因此有人认为佛教影响了道教,这个说法站不住脚。

原因有二:第一、印度佛教并没有记载过传授戒律的情形,因为印度佛教更多的是通过讲经辩论来弘扬其宗旨,而不是像中国那样系统地进行传授;第二、中国佛教关于传授戒律方面的大量文献多出现在唐宋以后,这远远晚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 道 教 传 授 戒 律 活 动。

全真派对于傳法十分慎重,一位方丈大律师只有当找到合适的人选后才会正式傳授這些規矩。根據《玄都律坛内庭要秘》所記載,每位受法者應具備十種良好品質:從善如流、聰明智慧、能識別真正與假冒等等。此外,如果方丈大律师認為某人的心性或行为与这些要求相符,他才會向他傳授這些規則。如果没有合适的人选,他甚至会将这些规则藏匿于名山福地或海岛龙宫,让它们自然而然地出现。当运气流转的时候。

从太上天界降临到世间至今已久远,这些科仪成为了整个宗教学术体系的一部分。在初期,全真是以简约的手段来对付贪欲和保持清静为主,《老君想尔戒》被认为是正一天师最早的一部开篇,也是最古老的一部诫命录。而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上清派、新灵宝派及新天师们又创造出了“三皈”、“五禁”、“八禁”以及更复杂的心理操练,如“十忌”。到了北宋,全真的兴起带来了新的发展,即出现了一套完整而严格的地方法定制度,其中包括“口口相伝”的原则,即六耳都不谈论神仙的事情,其目的是为了防止邪恶力量干预神仙修炼的事业。但无论如何,全真的法律体系始终坚持神圣不可侵犯,对任何渴望获得其权力的个人都是绝对拒绝给予帮助者的。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