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是老子精湛的作品,仅有短短5千字,却蕴含深奥之意,被誉为万经之王。尼采赞叹,《道德经》如同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鲁迅言,《老子》未读则不知中国文化,不知宇宙真谛。马云行商数十载,此书始终伴随。
今日,我们将从人生角度探究《道德经》的启示。在此古籍中,有一条至关重要的人生法则:在为人处世中,3种人不可交,以求得人生有所成就,一定要远离。
空口说白话的人
《道德经》曰:“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一个轻易许诺给别人的人物,其失信于人的可能性最大;遇事过于简单,将面临无数困难。当你不重视自己的话语时,那么这件事上也不会有好的结果。
空谈者不仅无法获得他人的认可,在事业上亦不会取得成就,因为“人无信则不立”。因此,说出的话和给予承诺,要尽力去完成,这样才能收获不同。
整天说话,嘴不停的人
《道德经》明言:“多言数穷,不如守中。”生活中常见的是一些自我彰显者,无论何时何地,都不断絮絮叨叨。插嘴或独自絮叨,这类开朗之徒虽如此,但也暴露了自身缺点,并招致他人的厌烦。
言多必失,是非玩笑话中的真理。如果一个人不能控制自己的嘴巴,那么最终会因为自己而错失机会。而这样的行为,也注定不会有什么进步。
华而不实的人
《道德经》指出:“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 ;处其实,不居其华。”我们从小被教导要实事求是,即使该怎样就是怎样,也不要追求华丽无用的东西,而应该坚持实际和实在。但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里,大量人们为了追求表面的鲜亮与美好,而忽略了内在力量。
老子提醒我们,“大丈夫”应保持敦厚且朴实,不应沉溺于浮华。这样的个体更能赢得他人的尊重与信任。而那些只追求表象却缺乏内涵的人,最终只能空谈无果。
很多人认为,《道德經不是用来阅读,而是用来悟解其中哲理。不断结合生活、工作和经验,让它指导我们的行动,就像是一把尺寸,用它量一下哪里做得好、哪里做得不好,就全然明白了。
《道德經_是关于如何成为优秀个人的一本宝典,它覆盖经济、军事、文化及日常生活等各个方面;也是企业管理者的权威参考书,因此深受企业家们青睐。
每个人读懂这部著作后的理解都不同,每天阅读并反思过《道 德經》的生命境界,则比普通人类格局高超许多。
它的哲学性质极高,对西方哲学家研究问题也有着独特答案,为中国智慧提供了一种独特解答。这部古籍凝聚着中国智慧,与外界世界互动,从未停止过思考与探索的心灵对抗与融合,以及不断地寻找解决方案的心态,为现代社会提供了丰富资源和启迪思想的大门。
领略老祖宗留下的智慧,最好的方式莫过于细细品味 《 道 德 經》,这将给你的未来路径带来新的发现,同时帮助你找到前进道路上的正确方向。
标签: 道教名人都有哪些 、 道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 道家的代表人有哪些人物 、 道教108位全神名字 、 道家代表作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