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回请行于卫,孔子问其所为。颜回答曰:“我闻卫君年壮而独行,非与民同欲也。”孔子笑曰:“若往则刑耳。”
颜回复以:“夫道不欲杂,宜正得其人。杂则多,多则扰,扰则忧,不救也。”孔子又问:“德荡乎名,知出乎争,其道不足以救彼息?”颜回答曰:“德荡乎名,则流荡丧真,为矜名故也;智之所以横出逾分者,为争善故也。”
孔子说:“汝颇知夫德荡智出所由乎哉?夫德之所以流荡丧真,为矜名故也;智之所以横出逾分者,为争善故也。”
颜回复以:“苟为明君,则不若无贤臣,我往亦不足复奇;如其不尔,我往遭受害。故以有心而往,无往而可;无心而应,其庆自来,然后无往而不可。”
孔子叹曰:“汝唯有寂然不言耳,如有箴规,则王公必将乘人而国其捷。此乃目将荧之,而色将平之,以营口舌自解,不暇容形,更成内心和同,与彼和平,此乃火救火,以水救水,使益多。”
颜回惶怖于此,说是“顺始无穷”,未肯变革,因未信厚言,便死於暴人之前。此乃昔日桀杀关龙逢、纣杀王子比干的故事,也是修身下枢批民,上拂下礼,以至于今。
因此,虽然忠厚,但若不被信任,即使诚心献替,也只能遭刑戮。这便是“抱朴守拙”的教诲,要么保持本性,不随波逐流,要么确保自己的言行一致,被世间所信赖,这样才能真正地传递着正义与光明的力量,而不是被迫害或误导他人。在这篇文章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深刻的人生哲学,它提醒我们要坚持自身的价值观,不要轻易妥协,也不要盲目追求外在的荣耀和权力,最终导致自己失去本真的存在意义。
标签: 道家学说老死不相往来 、 道家修炼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 汉朝道家代表人物 、 道家三清是哪三清 、 道家咒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