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回请行,孔子问其去向。颜回答道,将前往卫国。孔子疑惑其为何要去,颜回解释说,他听闻卫君年轻壮盛,但独行凶暴,不顺民心。
孔子担忧颜回的安全,告诫他不要轻易涉入乱国,以免遭受刑罚。颜回却坚持己见,说治理一国需先修己身,然后才能外出帮助别人。他引用古人的话说:“古之至人,先存诸己而后存诸人。”
孔子再次劝阻,说德荡于名、知出于争,是因为矜夺名利而争胜过善恶两忘的人才会陷入困境。而名智二者是世间所用,但若矜夺与争竞,便成凶器,不可施行。
颜回坚持己见,说仁义绳墨之言虽美,却在暴君前强加之,是谓“苜人”,遭反害。此时若殆为人蕾夫,只能默然无言,或将被王公乘机削弱。
最后,颜回的心意已定,无论如何,也不愿改变他的决定,即使面对危险也要往那条道路走。这正如火救火、水救水,即便不能真正救助,也只好助长彼方的势力,从而成就了更多的损失和灾难。
标签: 道家代表人物及经典 、 道家学派创始人是谁 、 道教人物图片 、 道家九字真言修炼方法 、 道家代表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