亢仓子庚桑子卷7顺道诗解:无为之道,身之所成;社会教化,贞正忠良。选师使知父子君臣长幼。问闵子骞曰:“道与孝相去若何?”仲尼对曰:“道者自然之妙用也,孝者人道之至德也。包运天地,发育万物,曲成类形,布丕性寿,其功至实而不为物府,不为事官,无为功尸,扪求视听莫得而有。”此谓大道。
用之于人,则谓孝顺。善事父母,以名号显明。此善事父母,以敬顺为本,用意以承其心,无所不至。一言一行,一心一念,一举一动,不敢忘亲。但在侍君、朋友、下属、向善时,都不能忘本,不敢不尽忠、诚信、恭敬、勤奋,即使独处,也不可懈怠其诚,是谓全孝。
故此真切的孝顺,可通达神明,与四海同光,有感必应,是因好侍奉父母而来。昔虞舜大孝,他的母亲多次惑乱父亲,对他多次怀恨。他却愈加恭慎,不怨难免。他谋划挖井,为土实填埋,那时天动神灵出穴,为养育滋润。他成为玄德,大盛于世,是因他的好侍奉父母。
周文王在太子位上,又是大孝。他早晚必到寝宫外问讯宫人安否,如闻安则喜悦;若稍有不安,便忧色满面。当食进太子的菜肴必看寒暖,当食退宫人的餐具亦需询问膳羹是否适宜。当宫人告疾,他肃冠齐衰,以尊重待待宰制馔品,并亲自尝试汤液。在饮食丰盛时,他亦能饱食,而在不足时亦无法充腹。
虽居独室中也不敢懈怠诚实,此乃全体完整的表现。这就是真正实现了身体上的无为,却又能够影响整个社会教化,使贞正忠良的人才被选择作为师傅,让他们懂得如何做到君臣长幼的规矩。
所以,从一个儿子的角度来说,只有当你知道如何成为一个好的儿子,你才能做一个好的父亲。而从一个臣子的角度来说,只有当你知道如何成为一个好的臣子,你才能做一个好的君主。而且,如果你了解如何对待别人,你就能有效地管理别人。这就是三位古代帝王教育孩子的方式和原则。
闵子骞听到后,就回家三年,每天都没有间断地侍奉自己的父母兄弟,没有任何私语交往,被誉称作“信乡”,被乡党称赞他的仁爱,被宗族认为他谨慎,这些美名传遍了整个国家,这正是因为他好好侍奉了自己的父母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