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学者孙思邈论药食养生的宜忌在社会中广泛传播

,提出饮食调理的原则:春夏秋冬各季节应以温暖胃肠为宜,避免过饱或过寒损伤脾胃。同时,他强调了消导饮食的重要性,如经常用手抚摩脐腹、呼吸气、慢步缓行等。此外,孙思邈还提到饮食不应太多而吃饭次数要多,以保持“饱中有饥,饥中已饱”的平衡状态。他认为热冷交替会导致牙齿疼痛,而非时令瓜果和生酢煎煿之肉同样可损害脾胃。

他进一步指出入口的滋味应不太多太杂,以免随其脏腑偏颇而受伤。他强调咸甘辛苦酸五味各有所宜,不可偏嗜。善于摄养的人选择清淡适宜,其次的人荤素搭配以保持中和,这是饮食养生的基本原则。

孙思邈还讨论了酒品,对酒量适度,可以活血开散,但过量则易损人。他警告不要在风中坐卧也不可以特别饿或者渴的时候才进食或喝水,因为这可能导致积滞或痰浊癖积之症。

他引用仲景的话说:“阴阳气血平和无病无灾的时候,唯有平时注意养护,调理好饮食即可,不须要服食药物。”并且认为医者首先应当洞晓疾病发生的源头,然后再决定是否使用药物或其他治疗方法。最后,他提醒人们注意节制俭约的日常饮食,并建议减少肥腻食品及鱼类禽兽、水果对人有益的一些特定食品,以及慎吃生冷、腥膻之物。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