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思邈论药食养生宜忌鸿钧老祖平级的都有谁在社会上如何应用

《养生杂说》卷上:论饮食之宜忌,乃养生之要。古人云:“药食同源,养生亦然。”故须明辨五味之性,并知其对身体的影响,以期达到滋补而不伤身。

首先,应知阴阳气血平和无病时,便需注意调理饮食,不必过度服药。药物虽有主治,但若用非当或久用过多,则易损脏腑,招致疾病。

凡生物皆以食为生命所依赖,而饮食中有益于身、又有害者,此事人人自知,却常视而不见,如水火在身边却难以觉察。故撰写此篇,以启童蒙、醒蒙昧,使日常稍加留心,便能如影随形,如响应声。

医者先须洞晓疾病之源头,然后施以食疗;若不能愈,因而请服药。此法非一言可尽,其精深远甚于兵法。王熙子曰:“菜肴不可过多,或克犯体,有所伤害。”

春夏季节宜温暖胃肠,不可太饱,否则血行滞缓成痔疮;冬季宜温暖腹内,更不可饱餐一顿,因为太饱则气机上逆成痰湿。而且不可吃后即卧或久坐,以免气血凝滞百 病生发。

进餐后,要抚摩脐腹数百遍,再呼出口气数百次,加以慢步缓行几百步,这是消导饮食的基本方法。但不得急速走动或小跑,即使骑马飞驰,也恐怕因气满胸膈激发逆乱,致伤脏腑。不应该深夜进食,因为会损及脾胃。

进餐宜量少而多次,不要每顿大快朵颐;常让肚子有些餓感,这样才能保持健康。如果感觉到已饱中又感到餓,那么就适合了。在天热的时候吃冷东西,在天冷的时候吃热东西,都可能导致牙齿疼痛。

那些不按时令生的瓜果,以及油腻难消的肉类,都容易损伤脾胃,从而引起痰湿和疾病。大渴大饥都不该过度饮水或进大量食品,一旦失去控制,就可能造成积聚成块或者成为痰浊癖积症,最终导致急症无法挽回。

善于摄取营养的人选择清淡适宜的饮料,他们次之的人则采用荤素搭配来维持中和,这是饮食养生的根本原则。而酒也有一定的作用,如果适量,它能活血开散、导引药力、润泽肌肤。但如果过量,则会导致肝胆气横逆,对身体产生严重危害,最终甚至可能导致死亡。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