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祖师爷孙思邈论药食养生宜忌

道教祖师爷孙思邈论养生之道,强调了饮食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孙思邈指出,饮食宜量少而吃饭的次数要多,不应每顿吃很多。他提倡“饱中有饥,饥中已饱”,即在吃得差不多时再停下,不要过度贪婪。

孙思邈还强调了饮食与季节的配合。在夏天,由于气候炎热,腹胃肠道易受阴寒侵袭,因此需要温暖食物。此外,他认为不能一天只坐着不动,这样会使气血凝滞,从而导致各种疾病。

他建议在进餐后进行适当的运动,如抚摩脐腹、呼吸等,以帮助消化。同时,也提醒人们不要在深夜进食,因为此时脾脏容易受损。

孙思邈进一步指出,一些难以消化或过于油腻的食品会损伤脾胃,并可能引发痰湿和其他疾病。他强调,在选择食品时应考虑到五味(咸、甘、辛、苦、酸)的平衡,以及不同人的体质和生活习惯。

对于酒类,他认为适量饮用可以活血散结,但过量则容易损伤肝胆和肾气,使人早衰。他建议如果感到酒意太重,最好吐出来,以免引起冷毒或其他问题。

最后,孙思邈总结说善于摄养的人应该保持清淡适宜的饮食,而不是纵欲无节。这是养生的基本原则之一。他通过《庄子》的名言“人之可畏者,妊席饮食之间”来说明人们往往忽视了饮食对健康影响的大害,并希望通过这篇文章唤醒人们注意到这一点。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