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自两汉之际传入中国开始,就不断中国化,广泛吸收和融合中国儒、道两家的重要思想,其“自然观”也不例外。在古代,我国众多先哲就提出了许多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以“天人合一”为核心的生态自然观是我国传统哲学体系的精髓,为合理解决人与自然关系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原则和方法。
佛教传入中国后,在佛教缘起论、整体论、众生平等以及“无情有性说”等理论基础上,积极吸收了“天人合一”“万物一体”等思想,大量融进儒、道两家的自然观,形成了中国佛教独特的本土化自然观,即崇尚自然、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佛教自然观的萌芽阶段,主要体现在佛经翻译过程中对中国传统文化中“natural”的借用和早期佛教著作对老庄玄学“natural view”的运用。东晋时期,僧肇、竺道生、高僧慧远等名僧在其著述中,利用“natural view”的概念来阐释 佛家义理。
到了唐宋时期,禅宗进一步突出并强化了这一点。禅宗主张在自我观照的坐禅过程中达到一种融化物我的人与万物相互依存共生的境界,即 “zen’s state of mind”,也即人与大地相互依存,无情有情都具有内在的大地法身,这是中华文化中的一个宝贵遗产。这些智慧不仅影响到我们如何看待自己,也影响到我们如何看待整个宇宙,我们应当珍惜这个地球,是我们的家园,不仅供人类居住,还有着丰富多样的生物种类。
我国历代高僧大德植树造林、整治河川、美化环境,都倡导戒杀素食放生护生的生活方式,他们认为生命是一切事物的一部分,每个生命都值得尊重。他们通过实践这种生活方式,以实际行动向社会展示了一种更加深刻的人文关怀,并且促进了一种更为健康更为持久的地球管理模式。这不仅是对个人行为的一种修养,更是一种对未来世界负责的心态,是一种对于地球母亲最好的礼赞。
今天,我们正处于一个全球性的危机之中:气候变化正在破坏我们的环境;生物多样性正在消失;森林正在减少;海洋污染严重;甚至可能发生新的病毒爆发。如果我们不能改变我们的行为模式,如果我们不能找到一种新的生活方式,那么未来的世界将会变得非常可怕。但幸运的是,我们还有机会去改变现状。我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让更多的人认识到保护地球不仅是一个政治问题,更是一个每个人责任的问题,它需要每个人的共同努力才能解决。
所以,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用自己的小手去做一些事情,比如节约水资源,比如不要乱扔垃圾,比如支持那些环保项目,比如教育孩子们关于绿色生活的事项,这些都是可以做到的,而结果却能带来巨大的好处。这就是为什么我相信,如果每个人都尽力而为,那么未来一定会更光明,更美丽,因为它将由全人类共同创造出来。而这份信心,就是来自于《道德经》第81章,以及所有其他关于人们应该如何同善良地活下去的话语。
标签: 道家救世的代表人物 、 道家的两大代表人物 、 道家看透人生的句子 、 道教的起源和创始人 、 道家九字真言修炼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