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自两汉之际传入中国,开始不断中国化,广泛吸收和融合儒、道两家的重要思想。其“自然观”也不例外。在古代,我国先哲提出了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思想。“天人合一”是我国传统哲学体系的精髓,为解决人与自然关系提供了重要原则和方法。
佛教在传入中国后,在缘起论、整体论、众生平等及“无情有性说”等理论基础上,积极吸收了“天人合一”、“万物一体”等思想,大量融进儒道文化中,形成了独特的本土化自然观,即崇尚自然、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佛教自然观萌芽阶段,以早期佛经翻译为主,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自然”概念进行借用,并运用老庄玄学的“自然观”。如《道行般若经》将“般若波罗蜜”理解为境界;《华经》、《光赞经》用“自然”翻译诸法实相或空性。东晋僧肇、竺道生利用这一概念来阐释佛教义理。
唐宋时期禅宗进一步突出并强化了这一观念,以禅宗为代表,将儒道佛三家文化深度融合。禅宗主张通过坐禅达到一种对大地生命的一种心灵上的接触,与山水共存,是我国文化中的一种美好情怀。许多高僧创作优美诗文,如汾阳善昭:“春雨与春云资生万物新。”
我国历代高僧大德植树造林、整治河川,是保护环境积极实践者。大超禅师率僧众植树万棵,使庐山成为皇家寺院典范。我国寺院林木葱茏花草芬芳,对保护环境起到了作用。藏族聚居区藏传佛教倡导慈悲平等戒杀,也促进青藏高原环境保护。
无论深山还是城郭,每处都风景幽静且生态优良。我国三大宗派均蕴涵爱护生物尊重生命以及保护环境的伦理思想。在当代应参与到生态环境保护中,不断提升其在中国化过程中的水平。
标签: 道教创始人有几个 、 道家思想的创始人是谁 、 道家名言的传承 、 道家代表人物图片 、 道家思想代表人物及其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