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自两汉之际传入中国,开始不断中国化,广泛吸收和融合儒、道两家的重要思想。其“自然观”也不例外。在古代,我国先哲提出了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思想。“天人合一”是我国传统哲学的精髓,为解决人与自然关系提供了重要原则和方法。
佛教在中国后,在佛教缘起论、整体论等理论基础上,吸收了“天人合一”、“万物一体”等思想,大量融进儒道文化,形成了独特的本土化自然观,即崇尚自然、追求和谐统一。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佛教自然观萌芽阶段,如在早期经典翻译中,“自然”主要用来表征智慧境界。东晋僧肇等名僧利用“自然”解释佛教义理。
唐宋禅宗进一步突出并强化了这一观念。禅宗主张通过坐禅达到物我融化的人与万物相互依存境界,即“禅”的境界,也即珍爱大地瓦石,这是中国佛教基本精神。
多个派别认为有情无情都具有内在的 佛性。大师如达摩祖师少林面壁,四祖道信破额山参禅,再到六祖慧能曹溪创立南宗,都喜好山水中参禅悟道。许多高僧创作优美写景诗,如汾阳善昭:“春雨与春云资生新”。
历代高僧植树造林,是生态保护实践者。宋代庐山万杉寺开山祖师大超曾率领僧众种植杉树万棵。这不仅美化寺院周围,还保护了生态环境。
云南西双版纳的寺庙建于风景优美地方,以浓荫四盖的大树为背景。而藏族聚居区倡导慈悲平等戒杀,对青藏高原环境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我国各地五台峨眉普陀九华之类的四大圣地,其信仰形式体现了回归本真及生命的情怀。
汉传至藏传上座部均蕴含丰富爱护生活尊重生命以及保护生物环境伦理思想,与时俱进应参与当代环境保护实践,在文明建设中发挥作用,不断提升其中国化水平。(作者单位:山会科学院)《民族报》(2021年9月28日 8版)
标签: 道教创始人是谁? 、 道教四大代表人物 、 道教产生时间代表人物 、 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 道家代表人物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