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廉夫,字静如,号乐山,江西瑞州府高乐县(今江西省高安县)人。出生于汉文帝九年庚午七月初十(公元前171年),在汉景帝中元二年癸巳(公元前147年)参加科举,文学茂才一等,官至上大夫,时年22岁。当时,他因得罪权要而弃职精研玄学,在终南山数载,并遨游天涯。在崂山,他开垦田地自食其力,并潜居修行。后来他回到了江西的鬼谷山,又多次回到崂山和云游东海诸名胜。他虽然生活了百余岁,但仍保持着鹤发童颜、精神不衰的外貌,最终去世的地方不详。
在道教发展史上,有许多著名道士原本是仕途上的佼佼者,但遇到点化或悟出道理后便弃官入道,如钟离权、吕岩、李哲玄等人。
张廉夫对玄学研究有深厚造诣,对官场产生厌倦情绪,是顺理成章的事。他先是在离京城最近的终南山修道,然后开始云游各名山大川。在西汉武帝建元元年的某一年,他来到现在的太清宫游览区。在这里,他率众相继建起了“三宫庵”和“三清殿”,比汉武帝建立明堂早45年,这些建筑是崂山地区人工建造的首座道教庙宇,因此他被尊称为“开山始祖”。
张廉夫在崂山除了开创庙宇之外,还推进了各地道教经书典籍、经韵曲牌的交流,使得崂山的道教典籍更加丰富。他委托刘方清、赵冲虚、冯若修主持庙事,而自己则回到了江西鬼谷山三元宫潜修,当时他的年龄已达85岁。此后他多次返回崂 山,以近百岁高龄往返于大江南北,这在当时交通条件下实属不易。
此外,在建设过程中,他还栽植各种树木,为今天所见的人工植树开创者之一。两株由他亲手栽下的桧柏至今依然生长良好,被视为古树之冠。
标签: 道家学说的创始人是谁? 、 道家思想代表人物是谁 、 道家哲学的代表人物 、 道教最厉害的人是谁 、 道家都有哪些代表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