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杂说》:道教四大真人指引的饮食之道
在悠悠岁月中,人们对于饮食的重要性早已有所认识。然而,若不恰当地调理饮食,便可能导致健康受损。这便是医者与养生的智者们深谙的道理。在社会日益忙碌之时,我们如何才能平衡好自己的饮食,以达到既能享受美味又能保持健康的境界?
首先,我们必须明白,春夏秋冬,无论何时何刻,都应以温暖胃肠为宜。夏季虽热,但腹内阴寒难免,因此需选择温暖适宜的食品。此外,不可贪多嚣张,一旦吃得过饱,便会影响血液循环,使脉络横流而致痔疮。
其次,在进餐后立即休息或长时间坐着不动,也会使气血滞留,从而滋生疾病。因此,我们应采取消导法,即用手摩擦腹部数百次,再呼吸几百次,并进行缓慢步行,这样可以促进消化。
再者,不可急于进晚餐,因为此时脾胃正处于休息状态。如果饭后即卧床休息,更易造成荣卫气血运行不畅,甚或诱发肺痿、头痛等症状。
在运动方面,也不可一顿就快步跑,或骑马飞驰,或登高涉险,因为这都会激发逆乱,对脏腑造成伤害。不妨选择适度运动,以维持身体机能。
此外,夜间不要大快朵颐,因为这会损伤脾胃,使得气滞发生。而音乐对脾有益,可以磨碎食物,但日落后天地宁静,此时进食则容易消化。
至于量少而频繁,每顿勿过饱满;饥中有饱为佳;避免冷热交替也不妨;选用新鲜自然死亡之瓜果和禽兽,以及烹煎后的肉类都对身体有害;入口须简洁,不要太多太杂以防各部分受损。
酒水亦然,有益无害但过量则有害。心情舒畅即止,用酒解毒开散,可润泽肌肤增添颜色。但过度酗酒则伤及肝胆气虚,最终导致骨骼软弱、精神衰退甚至生命垂危。
最后,要注意飲水和進飩時不能過於慳吝,這樣會導致積聚成積滯,而過多則成為痰浊癖積症。因此,大渴不喝、大饑不吃,是養生的基本原則之一。在飲食上要注意調整氣機,並且應該學會識別自己身體對不同類型的飲料和食品是否適應,因為這些都是影響身體健康的一環。如果忽略了這些原則,那麼無疑是一個巨大的遺憾。我們應該記住,《庄子》說:“人之可畏者,妊席飲食間。”就是說,在我們每一次進餐前後,都應該反思自己的選擇,看看是否符合養生的原則,以期長久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