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古代,众多先哲提出了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和谐共生的思想,如“天人合一”等。佛教自两汉传入中国后,吸收儒、道文化形成了本土化自然观,即崇尚自然、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佛教自然观的萌芽阶段,主要体现在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自然”概念的借用和运用老庄玄学。东晋时期僧肇、竺道生等名僧利用“自然”观念来阐释佛教义理。
唐宋时期禅宗进一步突出并强化了自然观,以山水为背景的禅修成为了禅宗的一个重要方面。许多禅门高僧创作了大量优美的写景诗,表达山水皆真如的思想。
我国佛教历代高僧大德植树造林、整治河川,是生态保护的积极实践者。寺院四周种植着浓荫四盖的大树和郁郁葱葱的竹林,对保护环境起到了作用。
从释迦牟尼讲经说法开始,“祇树给孤独园”,到中国四大佛教山林及其信仰,无不体现了崇尚自然与回归自然的人文主义意蕴和价值取向。我国各个地区均蕴涵了丰富爱护性命尊重生命以及保护生态环境伦理思想,与时俱进应参与当代生态环境保护,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不断提升其中国化水平。
标签: 道家名言的传承 、 具有道家仙气的句子 、 中国现代十大道教名人 、 道教名人大全 、 道家文化的代表人物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