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以黄帝内经和神农本草经为经典孙思邈在其著作中论述了药食养生的宜忌

《养生论》中提到,饮食是养生的关键之一。然而,人们往往不知道过度的饮食同样能够引起疾病,因此,只有那些掌握医药知识又善于预防未来的智者才能恰当地调理饮食,使之既能滋养身体,又不致损害健康。无论何时何季,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应该注重温暖胃肠的需求。在炎热的夏天,即使气候酷烈,但腹部却可能因为阴寒而变得凝重,所以需要温和一些食物。此外,不要吃得过饱,因为这会导致血液流动缓慢,影响脉搏正常运行,从而可能造成痔疮等问题。

为了保持身体健康,我们还需要注意休息和运动。如果刚吃完饭就躺下休息或长时间坐着不动,都会阻碍气血循环,导致各种疾病。而且,在进餐后,要用手轻轻按摩腹部几百次,并仰头呼出口气几百次,这是消化饮食的基本方法。若直接卧床,就无法保证荣卫、气血畅通,这可能导致肺痿、头痛、胸闷等症状。

在活动之后也不宜急行小跑或高强度运动,因为这可能会激发逆乱,对脏腑造成伤害。不应深夜进餐,以免伤及脾胃,出现气滞。音乐对脾有益,它可以通过声音来磨碎食物。当天黑了,世界安静下来时,没有任何响声,那么这个时候进餐就会更难以消化。

如果没有适当消化,就会损伤胃肠,如果胃失去作用,也不会吸收谷物,从而导致呕吐,最终发展成翻胃症。这就是为什么每顿饭都要适量,每次吃点儿饱,然后再想吃的时候已经饱满了;不能一顿大快朵颐,一顿空腹,便能避免很多问题。

切记,不要将热性和冷性的食品交替使用,因为这样做会引起牙齿疼痛的问题。一旦选择了错误的季节果蔬或者烹煮方式,将对脾胃造成损害,从而引发生痰生病的情况。因此,不应该摄入那些油腻难以消化的大量脂肪与盐分丰富的食物,以及辛辣刺激过强或酸甜苦咸味道太浓郁的食品,因它们容易破坏体内平衡,加速老化过程。

善于摄取营养的人倾向于清淡适宜,而不是追求极端;对于其他人来说,可以尝试搭配荤素,使其达到平衡。这便是饮食保健的一条基本原则。而酒水也一样,有少量可带来益处,但过量则易致灾祸。在享受美好时光后停止飲酒,可促进活力流通,让肌肤光泽如初,还能调顺五官功能并排除恶质。如果喝得过多,则容易导致内部器官受损,最终甚至影响寿命。

在摄取水分方面,也需谨慎,一般不应特别渴时才喝水,更不可大量饮用,因为这可能导致积聚产生湿毒,或许引发腰膝沉重、膀胱冷痛乃至水肿消渴之症。而坐在风中也不宜久坐,以免长此下去使四肢行动困难。此外,不应因饿才开始进餐,也不要因渴才喝水,这些都有助于维持生命健康。但若忽视这些细微之处,却又期待迅速康复,那便是一场未雨绸缪的大错了!

《河东卫汛记》说:“扁鹊曰:人身之所以依存的是自身形体,而使其失去平衡的是疾病;调治阴阳解毒祛烦的是药品;拯救生命扶危解难的是医者;安身立命最根本的事,就是营养给予身体。”但若忽视这些事实,无知地不加思索,便是在自己的生命上埋下了一枚定时炸弹。因此,我们应当明白:真正懂得如何管理自己生活的人,他们知道如何通过合理安排饮食来排除邪劫、安抚内心,使神情愉悦志意舒畅,并且促进血液旺盛。如果我们能够通过正确选择食品使阴阳和谐,将沉疴自然解除,那么我们就称为“良工”。长期坚持某种特殊疗法服用的个人,则被认为他们已经达到了最顶尖的地步——对于养生的艺术理解已臻绝境。(转自网络)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