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形寄神自然中的莆田木雕融合道家代表思想的宗教文化

在莆田木雕艺术的世界里,木头仿佛是一位温柔而又坚韧的女神,她以自己的真实面貌展现给世人。匠人们利用这些木头的特性和品质,从中挖掘出美丽与智慧,创造出既传统又独具特色的作品。在这漫长而丰富的艺术历史中,莆田木雕从唐宋时期开始逐渐兴起,并在明清时期达到了鼎盛。它以其清新的线条和优雅简洁的造型赢得了“中国四大木雕”之一的地位。

莆田木雕是福建莆田地区的一种古老技艺,它包括圆雕、透雕、浮雕和根雕等多种工艺形式,其作品广泛涵盖佛像、仕女画卷、家具以及各种装饰品等,以其细腻精致著称,不仅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也非常实用。

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其中宗教文化尤为重要,它融合了佛教、道教以及民间信仰。因此,在创作传统题材的艺术时,匠人们总会在作品中巧妙地融入宗教元素,使其充满深厚的情感与历史意义。莆田木雑中的传统题材也体现出了这种持续性的精神追求和宗教色彩,因此形成了一套完整严谨且独具风格的地方工艺体系。

莆田地区民间信仰活跃,每逢祭祀活动,都有着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在这些活动中,神像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而其中最受欢迎的是妈祖神像——林默仙娘,这位海上女神是沿海及东南亚地区居民所尊崇的一位重要信仰对象。她不仅被视为祈福平安之象征,更被誉为“海上救主”。

宋元时期,由于对妈祖信仰之热爱,以及对她的救赎故事流传开来,妈祖造像便大量出现。当年北宋徽宗宣和年间,一名官员路允迪途经东海遇险,被相传妈祖救助脱险后,即刻获得封号“顺济夫人”。随后的岁月里,她再次得到朝廷正式赐封,并于元至正十五年因保佑元朝一统天下而获得更高荣誉。此后她成为全国性的保护神,最终由郑和下西洋使命影响,使得妈祖信仰遍布全球各地。

由于历代帝皇赐予不同的尊号,每个时代母仪天下的形象都有所不同。在宋初阶段,她身穿高髻大袖礼服,与普通妇人的模样相似;到了明末清初,则戴上了九旒冕冠,与蟒袍云肩披霞帔并列,为现代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而每一次变迁,无不是对自然美好与女性内心世界探索的一个缩影,是一种审美上的互动也是民族心理变化在艺术中的反映。

尽管身躯有修长圆润之别,但以慈悲为怀包容一切气质铸就的大众皆知母亲形象,却始终保持着圆润饱满的心态表情。这背后,是不同时代人民对于妈祖形象理解与追求发展过程中的轨迹,是他们情感表达方式的一种变迁,也是对未来的向往与希望交织成网。

作为代表性的莆田木雕作品,如同记录人类文化审美变迁一样,它承载着地方精神与民间信仰,同时展示出地域特色。在这里,不论是装饰用的神器还是日常生活中的家具或建筑构件,都能见到那股浓郁的地方色彩,那些纹样的设计来自原始神话、中土迷幻或者法术故事,将它们转化成图案,将原先抽象概念化做具体形态,让它们生动起来,用以表达愿望或祝福,或许带来吉祥利缘。

此外,还有一类叫做暗八仙,他们源自道家的八仙,有两种表现方式:明显描绘八个人的姿态,而另一种则将他们手持法器进行几何化抽象处理,以符号形式表示出来,用来代表道家的八位仙人。暗八仙供奉普遍存在于家族祭祀仪式或家庭日常生活中,因为他们能引导人们走向幸福安康之路,对抗邪恶力量,而那些法器鱼鼓能够占卜未来;宝剑镇邪驱魔;笛子促万物滋生;荷花养生修德;葫芦寓意福禄使灾难远离;钟离权持扇可复活死者;曹国舅持玉板让万籁静息;蓝采和手拿花篮通灵通晓事宜。这类图案不仅表达了人们渴望好的愿望,而且通过这些祥瑞符号促进了道教思想在地域范围内迅速扩散开去。

最后,还有一类叫做“八宝纹”,即藏传佛教里的吉祥物品:法螺代表清净悠扬的声音; 宝伞代表权威性; 白盖代表解脱贫穷疾病; 莲花代表无染无污纯洁智慧; 宝瓶指福慧双全; 金鱼指慈悲智慧辨证避凶趋吉; 盘肠指无尽生命力长寿百岁。这8个物品组合成图案,就像是把整个宇宙纳入一个小盒子里,让所有善意汇聚一处,取名“辉光如意”,这个名字本身就是希望满足所有愿望的心愿寄托。但真正意义上,“辉光如意”还包含其他含义,比如说它可以成为守护者,可以防止坏的事情发生,所以它也意味着安全保障。不过,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简单但却充满希望的小小图片,这就好像是一个永恒不朽的小小天堂,把我们带回那个宁静平衡的地方去,我们感到自己已经安全周全,就好像我们拥有了一切想要拥有的东西,而这个想法本身就是快乐源泉,从这个角度看,那些简单却又如此强大的符号似乎都是我们的朋友们,在我们需要的时候一直陪伴左右保护我们的呵护。而当我们意识到这一点,当我们开始思考如何用我们的行为帮助他人,当我们开始思考如何用我们的行动改变世界,那么你会发现你的心变得更加宽广,你变得更加聪明,你变得更加强大。你现在正在经历这样的转变吗?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