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梅花即将盛开之际,我再次踏上了归途,留下了那个冬天的北京,没有雪flake的轻柔。林海音在她的诗篇中描绘了一幅骑着毛驴逛白云观的画面,但我并未亲眼见到,那些场景如同遥远的记忆,只有在朋友的话语中得以回响。在庙会上,道长们忙碌不息,而南方人却是第一次体验到了如此热闹的人潮。
在车站与朋友告别,我送给他半年前托付的小像和平安符,他笑着将其放入口袋深处。我将前往广西学习画艺,而我们之间的一段旅程也就此结束。尽管我们各自奔波于天南海北,却依然渴望能坐在一起畅谈。
每一次匆匆赶往家乡,都像是梦境般短暂。一年又一年,我们似乎一直在追逐着一个无定的目标,直至回到最初的地方。这一次,我带了一本小说,其中包含《夜车》这篇文章,它提及了南拳妈妈的歌:“到不了的都叫做远方/回不去的名字叫家乡。”
除夕之夜,一家人围坐一堂,每个人分享了一年的收获,无论顺逆都抛诸脑后,最终只剩下祝福和感慨。然而,即使家的味道没有以前那么浓厚,也没有暖气,回来总感觉像住旅馆。但想想,这个世界上哪怕是在一个地方待一辈子,也不过是一种暂时停靠,就像韦庄所说,“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夏日夜晚,在家的水声始终伴随着我的睡眠。当噪音消失后,它才清晰地显现,如同梦境中的声音。我不知道它源头,如果在地图上标注我曾经足迹所至的地方,便发现一切缘起沿着这条河流而来,是一种明确的情结。当我走向它的时候,它仿佛还是那时那水,虽然已经过去二十几年了。
一年里,“浪迹”的地点很多,我见过各种人,每天都有时间去白云观,但就在它最热闹的时候离开,将目光转向了南方家乡。回京时遇到的庙会正是最后一天,那里的热闹气回荡在空旷的大街小巷,一位道长正在窗台写字,即便立春已过寒气仍未完全散去,他们竟然能够在这个殿内度过整个冬季,让那些生活室内的人感到惭愧。
哲学课上老师常讲赫拉克利特的话:“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事物变化无常。而三毛看到丹纳利芙群岛上的画,她开始怀念江南,但她从不停止流浪脚步,“不要问我从哪儿来,我的故乡在远方”。此后的回归只有在梦中,当时画里的避秦者与她隔绝千山万水。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高晓松用歌词表达。而有人说“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明天和后天的苟且”。无论如何,要作为一个“人”好好活,不管何路都是初心,不忘把每个短暂避风港当作回家的港湾。
标签: 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作 、 道教相关的人物 、 太上老君属于什么教派 、 道家文化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 、 道家学派有哪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