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廉夫,字静如,号乐山,江西瑞州府高乐县(今江西省高安县)人。生于汉文帝九年庚午七月初十(公元前171年),于汉景帝中元二年癸巳(公元前147年)参加科举,文学茂才一等,官至上大夫,时年22岁。后因得罪权要,弃职精研玄学,在终南山数载,并遨游天涯。张廉夫来崂山后,在今太清宫一带筑茅庵而居,以开垦田地自给自足,与众道士共同修行。
在道教发展史上,不乏仕途上的名流弃官入道,如钟离权、吕岩、李哲玄等。玄学研究深入,对名利视若粪土者,便会选择修行之路,而非被权势所束缚。此时代段的玄学热潮,也是推动其转变的一大原因。
张廉夫在崂山的影响力不仅体现在建筑“三宫庵”和“三清殿”,比武帝建明堂早45年的先例,更在于他频繁的云游各地传播道教经典与文化。在昭帝始元二年的丙申岁,他委托刘方清等主持庙事自己则返回江西鬼谷山潜修。这期间,他已达85岁高龄,但仍多次往返于崂山与其他地方。
此外,他还致力于植树造林,被誉为有史可考的人工植树开创者之一。他亲植的两株桧柏至今依旧蓬勃生长,为崂山古树之冠。而他的继任者刘方清、赵冲虚、冯若修也相继主持了太清宫的庙务,使得该地区成为当时规模较大的道教活动中心之一。
标签: 道家的代表人物及经历 、 古代有名的道士 、 道家学派代表人物有哪些人 、 儒家道家法家墨家代表人物及思想 、 道家有哪几个代表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