崂山道教开山始祖张廉夫道家的代表人物与其开创的主要思想相辅相成

张廉夫,字静如,号乐山,江西瑞州府高乐县(今江西省高安县)人。生于汉文帝九年庚午七月初十(公元前171年),于汉景帝中元二年癸巳(公元前147年)参加科举,文学茂才一等,官至上大夫,时年22岁。后因得罪权要,弃职精研玄学,在终南山数载,并遨游天涯。张廉夫来崂山后,在今太清宫一带筑茅庵而居,以开山垦田自食其力,为道家修行之地。

在道教发展史上,有不少仕途上的佼佼者弃官入道,如钟离权、吕岩、李哲玄等。在张廉夫所处的时代,他对玄学研究有着深刻的认识,对名利持有淡泊之心,这种情感转变是顺理成章的事。

张廉夫在崂山创立了“三宫庵”和“三清殿”,比汉武帝建明堂早45年,是崂山地区人工建造的首座道教庙宇,因此被尊称为“开山始祖”。他不仅仅是开创了庙宇,更推动了各地道教经书典籍交流,使崂山的道教典籍更加丰富。

在建设完善太清宫之后,张廉夫回到了江西鬼谷山三元宫继续修行。在他的影响下,当时太清宫已有一百多位道士,与外界交流日益频繁。这段历史表明,无论是在文化传播还是个人修行方面,都能见到他的卓越贡献。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