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学探索自然中的道语经典挖掘深邃意义与无限潜力

在纪念北京大学哲学系成立90周年之际,我不禁思考,宗教学的意义与潜力何以至关重要。据统计,全球人口超过6.5亿,其中信仰伊斯兰教者达到2.2亿,佛教徒有3.63亿,而印度教、锡克教和犹太教也拥有庞大的信众群体。在中国,这五大宗教的信仰者人数达到了1亿多。

这些数字虽然直接,但背后蕴含深意,让人不得不深思。宗教学研究领域广阔,其意义重大。这一点得益于现代学术中宗教学的探索历程。尽管缪勒在《宗教学导论》中提出了“只知其一,一无所知”的观点,但我们应该抱持科学态度,对所有宗教现象进行全面而客观的研究。

当代社会特征之一是交叉性或跨学科性,宗教学尤为典型。这源自其复杂研究对象:文化、民族、社会、法律、经济、哲学和艺术等与宗教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几乎所有其他的人文社会学科都与宗教学相关,而所有其他的人文社会学科几乎都跟宗教学相连。

作为一门新兴学科,中国面临着拓荒播种期。我国老中青三代学者解放思想,在理论上取得了成果。但仍需开展本专业科普工作,使大家认识到教育研究的重要性,并结合国情攻克现实理论难题。我仅就此提出两点感想:

(1)加强应用性研究。我们需要关注重大现实问题,如国内稳定和民族团结,以及如何尊重不同信仰并维护它们。此外,还应探讨如生态保护等问题对传统文化影响。

(2)继承中国传统,深化基础理论研究。我国必须批判地吸收西方先进理论,同时发扬光大华夏文化,从古代宇宙观到现代思维方式,再到后现代精神困境,都应成为我们的课题领域。

作为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我呼吁同行们共勉,以推动中国特色主流世界视野下的基层行动,为国际论坛增添声音。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