崂山道教开山始祖张廉夫道家代表作有老子和庄子其智慧如同星辰照亮了千秋大梦

张廉夫,字静如,号乐山,江西瑞州府高乐县(今江西省高安县)人。生于汉文帝九年庚午七月初十(公元前171年),于汉景帝中元二年癸巳(公元前147年)参加科举,文学茂才一等,官至上大夫,时年22岁。后因得罪权要,弃职精研玄学,在终南山数载,并遨游天涯。张廉夫来崂山后,在今太清宫一带筑茅庵而居,以开山垦田自食其力,为道教修行者倾心向往。

在道教发展史上,不乏仕途上的佼佼者转入道门之士,如钟离权、吕岩、李哲玄及唐代光禄大夫张果、南宋武举王重阳等,其所为皆是对名利的超脱与对生命短暂的深刻感悟。在张廉夫所处时代,对玄学研究之风尤为盛行,他不仅在终南山修道,还云游四方,最终选择了崂山作为他的修行地。

在崂山期间,他率众建“三官庵”和“三清殿”,比汉武帝建明堂早45年,这些建筑成为了崂山地区人工建造的首座道教庙宇,因此被尊称为“开山始祖”。他不仅致力于建设,更积极推广各地经书典籍,使得崂山的道教文化更加丰富多彩。

张廉夫曾委托刘方清、赵冲虚、冯若修主持庙事,而自己则回到了江西鬼谷山潜修。这段时间里,他虽然已经85岁高龄,却仍旧多次回到崂山,以其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卓越的修为影响着周围的人们。他也成为了一位有史可考的人工植树开创者,将两株桧柏栽植至今依然生长良好,是当地古树之冠。

通过这些事迹,我们可以看出张廉夫不仅是一位才子,也是一位有远见卓识且坚定信念的人物,他以实际行动展现了一个真正的大师应该有的形象,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