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道家真仙传承录之十七章

馮良,南陽冠軍軍人。少作縣吏,年三十為尉,從佐迎督郵,自恥無志,因毀車轄,裂敗衣幘,遂去從師。受詩、傳、禮、易,並學道術占候。家中謂已死,十五年乃還。

郎宗者,字仲綏,大北海安丘人也。少仕宦,为吳縣令。學精道術占候風氣。後一旦有暴風經(片怱)間,有知京師大火燒大夏門事。在京師時,即遣人往參,而果然如其言。

桃俊字翁仲,是錢塘人也。少為郡幹佐,以明經術災異晚為交趾太守。在漢末棄世入增城山中學道遇東郭幼平,以服九精煉氣輔星在心之術修行得道。

劉翊字子翔,是潁川人也。大富好行陰德密惠常周窮困為事好行陰德密惠常周窮困為事不以財物相累。一日出長安五百里中歛死恤窮損己分人而行達陽平遂遇馬皇先生告翊曰:子仁心感天陰德神鬼太上將嘉子之用情矣,使我携汝以長生之道吾仙官也爾乃能隨我去不?

呂子華者,是山陽人也。在飲食尚須虹丹之一味,而未讀內經來從東卿受太霄隱書而誦之常以幽隱方臺為樂,不願造于仙位也。

蔡天生者,上谷人也,小為嘯父賣雜香於野外,以自業贍情性仁篤口不言惡。但見河北少女從天生巿香,便知是異人再拜上一擔香少女感之乃教其朝天帝玉皇之法遂以獲仙託形舄杖隱存方臺。

劉平阿者,无名姓,不示於世汉末为九江平阿长故以为号行医术有功德救病疾苦如己身疾走路遇仙人周正时授以隐存之道托形履帽而居茅山方台西南有四年山俗中所谓方山者也其下有洞宣名曰方台常服日月晨气颜色如玉似年三十许人口皆称奇异。

张激子者,是河南张奉者字公先少时名激子耳。此人人亦多发名字太傅袁隗荐其高操妻以女女服饰奢丽奉不顾财无异路人的妇改服然后成室家后弃世入剡山遇山图公子授激子九云强梁煉玉法激子修此得道今在东华宫行为太极所署或领九宫尚书与北河侯对职治水考北河司命或为禁保侯亦并共业故又兼任云游使役定乾坤诸神王等事,或随驾至中央宝座坐临万邦万国,或升龙飞凤巡视四海六界,或还尘归土抚慰民众,或降凡间赐福雨助贫穷弱小,或解冥冥惑梦幻借手指点迷津等等,其威灵广布功绩显赫难可胜述

趙廣信,在魏末渡江入白雲峰受李法成服氣法,又受左君守玄中之道内見五臟徹視法如此七八十年周旋郡國或賣藥出入人間多來都下巿丹砂作九華丹丹成一服太一 道君 以晉穆帝永和元年六月十七日遣迎停三日與同志別去遂乘雲駕龍白日登天今在東華海中

張祖常,在吳時從北來得入茅山方臺洞祖常託形墮車而死故隱身幽館而修守一 之業師事上黨鮑察者漢司徒鮑宣五世孫察受 道於 王君鮑宣漢司 隸校尉 為王莽所害宣 子 永 永 子 昱 昱 子 某

虞翁生,在會稽出狼五 山 中 學 道 者 虞 翁 生 是 會 稽 人 也 昔 受 仙 人介 君 食 日 精 法 以 吳 時 隱 此 山 兼 行 雲 氣 迴 形 之 道 精 思 積久 形 體 更 少 如 童 子 晉 穆 帝 永 和 元 年 七 月 二 十 三 日 東 大 帝 遣 往 即 日 乘 雲 燃 天 今 在 陽 谷 山 中

朱孺子的赤水 山 中 學 道 過 程 通 述 了 他 如 何通過菊花及朮餌的飲食,以及如何受到西歸子的教導並修炼到能夠致雲雨於洞房中的境界。他最後被西王母遣往天堂,即刻乘坐五色雲車登上了天庭,现在他在積石臺享有一個尊貴的地位.

尹虔子的故事則講述了他與張石生、李方白一起接受管城子的蒸丹餌朮法,這些方法讓他們獲得延年的健康和活力。他們最終被送往天堂,被賦予高貴的地位,其中張石生被稱作「東源伯」.

鄭景世的故事則描述了他與張重華一起接受孟德然的口訣,他們使用這些秘密技術來保持身體健康和輕盈。他們最终因他的智慧和能力,被選拔到最高層次的位置,一起進入了神聖的地方.

以上就是歷代真仙傳承錄中的第十七卷記載的一系列人物及其修炼故事,他们各自的人格特點和生活经历,都反映出了古代中國社會對於超自然力量以及個人追求完美生命形式的一種崇敬態度。此外,這些傳說還揭示了一個普遍現象,那就是無論是在哪個時代,只要是一個人展現出非凡才能或者精神上的卓越,他就很容易獲得社會的認可甚至是尊崇。而這種認可背後,也可能掩藏著對當時社會問題的一種逃避或者消極面向,因为它們更多地強調的是個人超脫現實世界,而不是如何改善現實世界的问题。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