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道教高人集粹录之十七

道教名人大全:历代高人集粹录之十七

馮良,南陽冠軍軍人,以詩、傳、禮、易及道術占候聞名。家中謂已死,十五年乃還。後漢安帝時人也。

郎宗,北海安丘人,以博士徵宗恥以占事,就夜解印綬,負笈遁去。服胡麻丸得道,今在茅山鹿迹洞中。

淳于斟,會稽上虞人,以知術受任為郡長。後入吳烏目山中隱居,遇仙人慧車子,授以虹景丹經。

桃俊,在東郭幼平門下學習九精煉氣輔星法,因而得道。今在洞中兼北河司命。

劉翊,以仁心感天,被馬皇先生帶往桐栢山中授以隱地八術和五星之華法。

呂子華,不願造仙位,但隨東卿受太霄隱書誦之。

蔡天生,上谷人,因救河北少女而得仙法,如今仍然侍奉於方臺大茅山西南四年山的方臺洞內。

劉平阿,小為嘯父賣雜香於野外,以自業贍。一日行醫術有功德,被周正時所識,即授以隱存之道。

張激子,本名張奉,有高操不顧貲的名聲。後棄世入剡山,並獲師事於山圖公子,一般認為他是修炼九雲強梁煉玉法的成果之一,但也有其他說法指出他可能是禁保侯或領九宮尚書等職務的人物。他與北河侯對局,或領禁保侯,也有說他是禁保侯或並共業故也。在某些記載中,他被描述為太極所署的人物或者與張祖常對局,而張祖常則是一位彭城人的修士,其師事上黨鮑察者,是鮑宣五世孫的一個家族成員。而鮑宣本身是一位著名的官僚人物,被王莽所害,其兒孫包括永、昱等多次擔任重要官職。但這些資訊似乎並未直接證明其是否真實存在,也許只是一種傳說或神話故事中的角色設定。此外,這兩個名字(激子和奉)看起來很像,而且袁隗曾試圖將女兒嫁給範,但範拒絕了,因此它們可能指的是同一人,只是在不同的文獻記錄中的稱呼不同;然而,這樣一來就難以辨別哪一個版本更加準確。此外,它們是否真的如同兄妹般關係密切,也無從考證。如果我們將這兩個名字視作不同的歷史人物,那麼就需要更多具體資料來支持這種假設;但如果它們實際上指的是同一人,那麼所有涉及其中一人的資訊都應該能夠相互匹配,而目前提供的大量信息似乎不能完全滿足此要求,所以我們可以推斷那兩個人物最有可能是一個人。

趙廣信,在魏末渡江入白云峰,与李法成学气功,又师从左君守玄经内视五脏彻底可见术。这两种修为加起来修炼了七八十年,有时卖药进入社会,还有人不知道他的身份。他还多次来到都城,为丹砂制成了“九华丹”,这一次服用足够长时间后达到长生不老的地步。在永和元年的六月十七日,由太一尊赐予迎接,并三天后与众弟子告别离开,再次乘云驾龙升天,现在住在东华海里。

张祖常,是一个隐居在幽深谷间的人,他通过学习各种秘术,最终能够改变自己的形态,使自己变得几乎无形。这使他能够潜伏于敌军内部,从而对抗他们。他是一个非常机智且善于观察的小提督,同时也是一个卓越的战略家。

虞翁生,是会稽地区的一个隐士,他通过吃一种特殊食物,每过一段时间就会变轻便如童儿一般。他被召唤至空门,因为他的行为符合了传说中的仙者的标准。

朱孺子,在赤水峰顶找到了一种奇特植物菊花,并将其作为药材,这样做让他变得更加强大。他还学会了一种叫做“泥丸”的方法,用这种方法可以控制自然元素,这使得他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当朱孺子的力量达到巅峰时,他被西王母带走并成为了一位真正的神仙,现在住在积石台上。

尹虔子、张石生和李方白,他们都是晋武帝时代的人,都跟随管城子的教导学习蒸丹技艺之后,他们分别获得了延年益寿以及健行无疲力的能力。他们每个人的故事听起来都像是传奇,但是这些故事却深深影响着人们对于如何实现长生的渴望。在永和元年的二月十二日,他们收到了来自太一尊的手书,让他们前往空门,当即升腾云端,现在他们分别担任着高山真人的职务,其中尹虔子现在住在玄洲,而张石生则称作东源伯。

郑景世与张重华一起追随孟德然老师学习秘术,他们使用一种叫做“含日”技术来增强身体健康,以及服用胡麻作为补充剂来提高精神状态。当郑景世与张重华完成它们各自的心灵旅程后,它们被认为已经达到了最高境界。当郑景世与张重华决定踏上寻找更远知识路径的时候,它们接受了由马皇先生赐予的一份秘籍,让它们继续前进直到找到属于自己的道路。在这条道路上的每一步,都伴随着对生命意义更深层次探索,以及不断向上的精神追求。此外,对于郑景世及其伙伴们来说,无论是从哪里开始还是前往何处结束,这一切都是为了实现自己内心最大的愿望——寻找宇宙间隐藏着的奥秘。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