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的为人处世之道庄子之物化逍遥乃是真仙境界的极致夸张体现

道家的为人处世之道:庄子物化逍遥,乃真仙境界的极致夸张体现。文高明见,许多人曾见果子坠枝,却唯有牛顿悟出万有引力定律;许多人也有做梦经历,却唯有庄子从梦中找到了通过物化进入绝对逍遥的途径。这梦,即中国最著名的蝴蝶梦,是历代骚客文人、宗教人士和哲学家不断解读、吟咏和憧憬的一个梦。

《庄子·齐物论》末尾说:“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而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齐物论是庄子哲学的核心与基石,何谓物化?庄子《齐物论》提出“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哲学观点,指出天地人物皆由道气所化生,本属一体,并无二致。世人纷纷扰扰,以我见执着于形体高下、论是非,不但毫无意义,还束缚了自己的心性,使自己无法到达绝对自由的逍遥之境。只有放下我心,与道契合,与物同化,便可得到真正的逍遥。

庄子通过一个梦告诉人们,在某种境界下,可以实现人的转变。这境界,就是《齐物论》开篇提出的“吾丧我”!他崇尚逍遥游,那是一种“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绝对自由。但在现实世界里,无论是人还是事,都不能达到完全自由,都需要依赖某些条件。在庄子的看法,“鹏飞南冥水击三千里”,虽然显得很自由,但它仍需羊角风助力才能飞起;列子的御风行走,也借助了风力。真正能够做到无所待而随性逍遥的人,只可能是那些神通广大的存在吧!

至于是否能达到这种完全没有依赖的事态,这对于普通凡夫俗子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但在精神层面上,每个人都可以超越形式和命运,对内外的一切保持一种平静的心态,这便是在这个世界上获得一种最高级别的“不受限制”或“自在”。这就是我们追求中的终极目标——不被任何事情所困扰,而只专注于本身内在的情感和智慧发展。

然而,我们必须承认,在现实生活中,没有哪个人能像那个彻底超脱一切的人类情绪一样,一步也不落入尘世繁琐中去探索生命深邃奥秘。而且,由于我们每个人的特质不同,以及环境、社会等因素影响,我们甚至难以想象这样一种情况会怎样发生。

总结来说,从古至今,有太多关于如何超脱世间烦恼的问题被讨论过,而且各种各样的方法都被试验过。如果说有一种方式能让你感觉到自己已经接近了那种状态,那么那就是你正在朝着正确方向迈进。你要记住,最重要的是找到什么能带给你的快乐,然后全身心投入其中,因为正如诗句所言:“庖师炙肉好菜酱,为食珍味忘却年。”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