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道法与庄子相辅物化逍遥乃真仙境界

。庄子通过蝴蝶梦悟出物我合一的哲学观点,指出天地万物皆由道气所化生,本无高下、是非。世人纷扰于我见,不知放下心性,便无法达到绝对自由的逍遥境界。庄子崇尚逍遥游,但在现实中需“有所待”。真正无待者,只有神人能实现,如姑射山上的神人,无所待而随性逍遥。在《庄子》中,受苦的人比比皆是,但他们超越了形体和命运,在精神上得到了自由。要达此境界需完备道德修养及方法如心斋、坐忘,以至于物我两忘、适性逍遥。此外,对生死问题,庄子认为生死如环,循环无止,对死亡也超脱不仁。在他看来,一切重视之事不过如此微小。故而他宁愿做乌龟,也不愿做楚王的相国。而人们却把这些珍贵的事业,看作是宝贵生命的一部分,与这般轻视生命相去甚远。这正反映了人的价值观念与自然法则背离,以及对生命本质的误解与过度追求。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