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火葬尚未普及的古代,壮族地区遵循着一套独特的土葬传统。当地人选择在田间地头或村庄附近的小山坡进行土葬,这样既方便棺木运输,又能确保逝者的归宿。过了四到五年后,逝者的亲属通常是子女,如果无子女则为侄子侄女或孙侄子侄女,他们会开坟查看“归土化泥”的情况。
秋天干燥时节是最常见的开坟时间,但也有少数人选择清明时节,即使雨中也要进行。此外,如果尸体还没有完全腐烂变成泥浆,那么就重新填埋待几年再次开坟检查。如果骨骸上仍有肉类残留,则用砂纸擦洗干净,或将其带至河边彻底清洗。
这种风俗让人们偶尔可以看到河边的人们正在安静地清洗骨骼,无论是在忙碌还是闲暇时光。在当地,有些家庭会专门制作一种被称为“金罐”的迁坟瓦罐,用以盛放熏干燥后的骨头。这些罐子的材料并非金质,而是一种特殊的地面陶器。
迁坟仪式中,“金罐”入土之前和之后,亲属会点响炮竹,以示庆祝与告别。最后,将草标插于墓前,并搭建祭台,上面摆放三牲供奉给逝者。在选定新的安葬地点时,也会考虑风水因素,因此新墓往往位于崇山峻岭之下,这也是为什么人们必须爬高山去扫墓的一部分原因。
关于风水先生的费用,不同地区和不同家庭可能有不同的支付标准,从50元到100元不等,一些情况下甚至可达上千元。不过,在一些地方,高昂的费用并不一定意味着更好的服务,有些风水先生被视为慈善家,而有些则备受争议。撰写这篇文章旨在客观记录我老家的传统习惯,以供好奇心驱动的人士探索了解。
标签: 道家名言的传承 、 道教祖师排名 、 道家代表思想是什么 、 道家学说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 、 道家文化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