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土楼:百年的砖,千年的土
福建客家土楼,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山区大型夯土民居建筑。它们不仅是会呼吸的房子,更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瑰宝。在宋元时期产生,经过明代早、中期的发展,明末、清代逐渐成熟,并一直延续至今。
11月14日,央视纪录频道播出纪录片《智在匠心》,带你了解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客家土楼营造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徐松生。生于土楼,长于土楼,他与土楼结下了一生之缘。
徐松生的故事,从小在土楼里生活长大,他14岁时跟随父亲学习客家土楼的营造技艺。打 土墙、搭架子、架木料、砌砖墙、做瓦屋面……每一个工种的手艺都需要花费长时间的学习和磨炼。他说:“务实是我们的格言勤奋是我们的本质。”
2007年,“客家土楼营造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008年,中国“福建土楼”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作为客家土楼营造技艺,徐松生致力于修缮和保护,让老旧的地基稳固,让瓦顶重新覆盖阳光。
如今头发花白的徐松生仍在继续着他与土地的情缘,在修缮中寻找那份对过去记忆和未来希望的一份温暖。在他的手中,那些古老的地基变得坚固,而那些破碎的心灵得到了重塑。他用生命守护着这块土地,用汗水铸就了这座城堡。
当我们走进这些古老而又新鲜的地方,我们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声音,每一块砖石之间都充满了故事,每一个角落都是一段传奇。而这些,都要归功于那些像徐松生的先行者,他们用自己的双手书写着历史,用自己的智慧点亮了这个村庄,这个民族,最终,这个世界。
标签: 中国哲学道家 、 战国时期道家的代表人物 、 释迦的代表人物是谁 、 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谁 、 道教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