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龙围藏在深山的我国特色传统民居社会中的未被发现之美

我曾踏足大山深处,目睹了团龙围——这座藏匿在青山碧水间的我国特色传统民居。它不仅是客家文化的重要载体和象征,更是社会中未被广泛认识的历史与美学之宝。

据说,在清朝嘉庆年间,三姓兄弟胡氏、郭氏、钟氏共同筹划建造此围,他们相互扶持,一起度过风雨,这段故事至今仍为当地人津津乐道。团龙围以其“三姓共建同住”的历史而闻名,它坐落于一座小山上,与周遭自然景观融为一体。

走进团龙围,你会发现这里布局严谨,结构层次丰富,每一个角落都透露出对抗外侮与自给自足生活方式的痕迹。厅堂、小院、巷道以及天井,都构成了一个独立的小型社群。在这里,你还可以看到四角高大的炮楼,它们曾经是抵御匪患和保护居民安全的坚固堡垒。

然而,即便这样的建筑充满了勇气与智慧,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团龙围内的人们已经搬迁出去了。这座古老的客家围屋,如今已被列为定南县第一批客家围屋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且经过修缮,被作为旅游景点开发利用,以期让更多人了解并欣赏到这一缩影般存在于社会中的传统文化瑰宝。

今年,我听说江西省土木建筑学会、九三学社赣州市委会联合举办了一场关于乡村设计的大赛,其设计对象正是这个忠诚村。而那些参赛者,无论他们来自国内还是海外,都对团龙围留下了深刻印象,这无疑是一种对于我们这一代人的启示:我们应该珍惜这些隐藏在深山里的遗产,不断地去探索它们背后的故事,同时也要将这些故事带给更广泛的人群,让他们感受到那份来自过去但又充满未来色彩的情怀。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