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座古老的侨宅里华侨们齐心协力如刘侯武所率领慷慨解囊为祖国和家乡的事业贡献力量破旧之处藏着高远志向

潮汕民居:简约中的高贵

在潮阳区谷饶镇仙波村,有一座建于1928年的侨宅,它不仅是一处历史见证,更是潮汕文化的缩影。该宅曾经是海外华侨刘侯武的故居,展现了其品德高尚、公而忘私的一生。

这座“陋室”以中式为主,但在局部点缀西洋建筑元素,显得既简约又有创意。主座四点金格局保存较为完好,厅、房、厝手、八尺等格局完整。东侧厝包更楼上,还有一排向西的火房及佣人居住的地方。后库通道上建有钢筋水泥结构的板楼阳台,与中式门楼相结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装饰风格。

壁画落款处写着“戊辰年”字样,印证宅第建成于1928年。这座“陋室”同样简陋而不简单,是刘侯武一生品德高尚、公而忘私的真实写照。在这里,他汇聚了众多爱国华侨,为祖国和家乡的事业贡献力量,如慷慨解囊支援国内活动,为家乡赈灾纾难、捐资助学。

照片字画,再现了刘侯武生活场景。他晚年整理过其本人及家人的照片资料,并用毛笔或硬笔题字注解。根据他的次子保存的两张摄于1949年10月6日旧照片,可以还原陋室门楼和大埕小花园的旧貌。

增建后的后库成为了回乡华侨接待点,以方便大家商议募捐事宜。在泰国期间,他协助侨领处理捐助经费等事宜,对侨务工作逐渐熟悉。他回国后历任重要职位,如汕头《晨刊》社社长、潮安县县长等,并致力于筹办学校和组织文化活动。

他一生重视文化教育事业,在职期间积极筹建学校,组织文化活动,推动潮汕文化发展。在辞官之后,他更是致力于筹办“潮州大学”,并兼任汕头南华学院董事长,同时主持潮州修志馆,被誉为对吾粤文化贡献至巨的人物之一。

如今,这座被称作“陋室”的古老建筑已成为探索过去与未来连接之桥,让人们在这片充满历史气息的地方感受到中华民族精神与传统美学。而它所承载的情感和故事,也将永远地留在这个世界上,不仅是对刘侯武个人的纪念,更是对所有追求梦想与使命的人们的一种启示。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