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古韵下昆山民间龙戏节

在那个古镇的深夜里,月光洒落如水,周庄独有的“龙戏节”即将拉开序幕。这一传统活动源远流长,可追溯到民国初年,当时的一场大火烧毁了百余间民房,使得当地居民深感震动。为了防范再次发生此类悲剧,周庄的居民们共同筹集资金成立了一个专业的救火团体,即所谓的“火政会”,并配备了先进的灭火设备。

每年的农历五月二十日,便是“龙戏节”的来临之日。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全镇的人们都会聚集在中市街圣堂集合,然后以冲锋旗为前导,一队接一队抬着装有水和消防器具的大型装置——水龙——缓慢行进至南河滩。此时,“火政会”的负责人便发出指令,让各队竞相展示他们的技艺,以看谁能更快地喷出水来。比赛结束后,最优秀者将获得荣誉。

接着,这个节目便转移到城隍庙前的戏台上,每天两场演出。一方面是免费观看白天的情景,一方面是在晚上通过门票销售来筹集资金,用以增强“火政会”的力量。这两天里,从四乡八镇都涌来了无数观众,他们齐声欢呼、拍手称赞,为这场盛况感到高兴不已。

然而,在这一切欢乐之中,也有一些规定需要遵守。比如,在表演期间,不允许出现与火有关的情节,比如那被禁止的是关于连营被烧毁的情景,因为这些都是对之前灾难记忆的一种回响。而且,在表演中的那些穿着红袍的人物,将不得穿着红色,而必须换上绿色的服饰,因为在这里,绿色象征着水,是消除燃烧之患的象征。

这样的传统活动不仅让周庄的人们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也成为了他们共同记忆的一部分。而对于那些从四处而来的游客来说,这是一个充满诗意和历史意义的地方,他们可以亲身体验一次特殊而又温馨的文化盛宴。在这里,每个人似乎都沉浸在一种宁静与喜悦之中,那份情感,如同春雨般轻柔地沐浴过整个村落。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