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座古老的侨宅里华侨们齐心协力如刘侯武这般志存高远的领袖带领大家慷慨解囊共同为祖国和家乡的事业出力

陋室于1928年由刘侯武亲自规划设计创建,占地约1000平方米,坐北朝南。南面有大埕,大埕两侧各开一个龙虎门;主座为四点金格局,厅、房、厝手、八尺等格局完整,除了部分墙体受损,梁架木雕石刻及地板砖石仍保存完好;东侧有一条火巷,一排向西的厝包,是原来的火房及佣人居住的地方;巷门楼建有一座双层带天台的更楼,上面有两个圆形孔眼,用以眺望台的作用,用以守护宅第安全;北面后库是后来加建的,是名叫“兴居”的地方,有东西两边各开一门。

陋室整体装饰风格以中式为主,只在局部点缀一些西洋建筑元素,以增加画龙点睛之效。如主座门楼上的“陋室”二字,就由刘侯武亲笔题写,并在左右两侧饰以中式浮雕图案。在后厅东侧的八角门楣上,还有一幅与众不同的灰塑,是一位穿着西服的人物,与小女孩聊天的情景,这可能是对他的生活场景的一种描绘。

照片字画,再现了陋室旧时光。壁画落款处写着“戊辰年”字样,这表明宅子建成于1928年。而主座后的神台上摆放着五幅照片,其中包括早年的和晚年的刘侯武,以及其母亲、原配和二夫人。这五张照片中的三张是在1994年由其儿子及其孙子从民间征集回来的,而另一张则有其本人的书法题注:“庚子冬至于泰国曼谷摄, 1960年12月22日”。

增建后的后库成为了接待回乡华侨的一个重要地点。在此之前,他曾多次募捐资金支持国内事业,如1924年的18万余元用于广州执信学校新校舍和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陵墓部分工程。此外,在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之后,他还被推选为上海东北救后援会委员,并积极筹募款物支援东北抗日救赈。

他的一生清廉刚正,不管是就任重要职位还是辞官归隐,都以自己的品德操行去影响身边的人。他深受海内外同胞们的信任和爱戴。在1947年辞官后,他致力于筹办“潮州大学”,并兼任汕头南华学院董事长,同时主持潮州修志馆。饶宗颐评价他说:“公于推动吾粤文化,不遗余力。”

最终,在仙波村,“陋室”成为了一个历史见证,它记录了一个个关于爱国主义精神、高尚品德以及对家乡发展贡献的大事记。这是一段辉煌而又感人肺腑的情史,它将永远铭记在每一次走进这片土地时的心间。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