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风第十七 太上,下知有之。太上,谓古代无名的君主。下知有之者,是指下层知道上面有人,而不臣服于他,保持了质朴的本真状态。其次是亲近的人对我进行赞誉。我所做的事情和德行都能被人看见,我得到了许多人的称赞,因此亲近的人也爱慕并赞誉我。其次是人们因为设立了法律而畏惧我。这说明了我的威严和权力让人害怕,所以人们畏惧我。此外,还有一些欺骗和背叛,我认为信任不足,因为在这种情况下,没有人会真的信任别人。而且,如果君主不能够得到百姓的忠诚,那么这些百姓就会反过来不信任他们的君主,这样就产生了一种欺骗性的关系。
犹兮其贵言说太上的君王,就像举手高声地说话一样,重视言语,以恐怕偏离道理而失去自然之法为戒。功成事遂,是指天下的局势非常平静,每个人都觉得这是自然界给予的结果,不知道这背后其实是由君王的德行造成的。大道废,无仁义。大道盛时,每个家庭都有孝顺子女,每个户头都有忠实的人,但仁义这些东西几乎看不到。大道废除之后,不再使用,它们逐渐消失,只剩下恶逆行为才被传承下去。这表明了大道消亡之后,只剩下残余与虚伪。在这样的时代里,大智慧显露出来,但同时也伴随着巨大的伪装与欺诈。当一个聪明的人当权,他只重视自己的德行,却轻视实际行动,将来可能会受到谤责。他还是更倾向于文饰,而不是实质性内容。他(他的话)听起来很美好,但实际上却充满虚假。
俗薄第十八 大道废,有仁义。大道之时,家中孝子、门庭忠信皆可见到;然而,大道一旦废弃,便不再用那些仁义礼仪,一切恶逆行为开始泛滥成灾,这些可以被传授出去的大善良便显现出来。在这样的环境中出现的是“智能”出众的一群领导,他们贬低德行却夸耀口头禅,他们贬低品质却夸张文字,让从他们这里学习的人误入歧途,最终导致了一种空谈虚构的情形。
六亲不和,有孝慈。六纪断绝,即使父母、兄弟、妻子等亲属之间关系破裂,也依然存在着对彼此关怀的心理,如同牧羊一般照顾对方。此即世间万物相互扶持,与生俱来的情感纽带,使得人类社会能够维持稳定。
国家昏乱,有忠臣。在政治混乱的情况下,上级与下级之间由于命令缺乏明确性而发生争执,同时权力斗争四起,在这样一种背景下出现的是那些敢于直言正论,并试图引导错误方向朝正确方向转变的人物。
还淳第十九 绝圣绝智制作反初守元。大智、大圣者,都应该返回最初纯净无华的地步。不仅如此,即使是在五帝之前那个古老而神秘的时代,当仓颉创造文字的时候,也比不过三皇早期通过结绳记事这一简单方式来记录历史。而我们要抛弃所有知识和智慧,只要回归到原始纯朴,就能使人民生活得更加富足。这就是我们现在追求的目标:农耕生产公平共享,没有私心杂念;对于已经丢弃掉了所有伦理价值观念的事物,我们又重新回到尊重自然、尊敬生命原则的地方。但如果我们继续坚持当前一切发展速度快但缺乏真正价值的事物,我们将无法避免走向混沌无序,最终导致社会秩序崩溃,从而毁灭整个世界。
异俗第二十 绝学绝艺,不真,不合乎宇宙规律的大学文轨。不忧虑,因为没有浮华就不会有忧虑的问题产生。一句话中的“唯”字,以及另一句话中的“阿”,它们之间差距多么小?它们只是为了应对问题而共同存在,用以弥补不足罢了。但有些时候,我们过分追求形式上的重要性,却忽略了内在价值,使事情变得复杂化。善与恶之间,又岂止相去几何?善者受到赞扬,被认为是正当合适,而恶者遭受谴责,被认为是不符合常规,这样的区别又岂止如此?
疾时贱质贵文,以此判断一个人是否值得尊敬。如果一个人的品格不好,但是他擅长书写文章,那么他的名字就会流传下来,即使他的品格并不优秀。而如果一个人品格端正,但是写作能力有限,他最终可能会被遗忘,因为人们更多地关注表面的文章技巧,而非内心深处真诚的话语。
虞卿第二十一 孔子的教导如同海洋广阔,无所不知,可以容纳任何污垢或浊液,并且能够接受谦逊态度。一句完整的话,其中包含许多含蓄意义,就像孔子的教导那样深刻宽广。“唯”这个词汇表示独特性,“大”则代表广阔无边。在孔子的眼中,没有什么超越这两者的最高境界——只有那份特殊的一致才能达到至高无上的境界。如果你想要理解孔子的思想,你必须先学会如何容忍他人的不同意见,然后才能达到真正理解孔子的境界。你必须摆脱自大的想法,看透自己内心深处隐藏的情感,然后才能体验到那种超越自身限制,从根本上改变你的生活方式。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你将发现自己已经站在新的高度上了,那里没有竞争,更没有嫉妒,只有一片宁静安详的地平线等待着你的脚步踏上前进。
标签: 道家思想创始人 、 道家学的是什么 、 道家人物排行榜 、 仙侠 、 注解老子最重要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