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子】10上仁5圣主利民诗解 题文诗:食者人本,民者国基。人君有情,上因天时,下尽地理,中用人力。群生遂长,万物蕃殖。春伐枯槁,夏收百果,秋蓄蔬食,冬取薪蒸,以为民资,不乏其用,不传其尸。先王之法,不掩群而取镺镸兆,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豺未祭兽,无以通于野;獭未祭鱼,无以入于水;鹰隼未击,无以张于皋;草木未落,无以斤斧之入山林;昆虫未蛰,无以火田之烧灭幼虫;育孕不牧,无以探鷇卵之巢;鱼不长尺,无以取之水中;豕不期年,无以食其肉。
老子曰:“食者,是养民的根本,所以养民是国家的基础。”故人君在上应顺天时,在下察知地理,在中运用人的力量,使得众多的人类能够安康大地上万物繁荣昌盛。在春季割除枯槁的草木,在夏季收获丰硕的百果,在秋季储备蔬菜粮食,在冬季采集薪柴烹饪食品,以此为人民提供足够的生活资源,使他们生无所需、死无遗体。
先王制定的法则,是不会一棍子打死所有的人,而是要根据每个人的实际情况来处理事务,也不会干掉整个泽畔,而只是要适量渔捞,更不会盲目毁林去猎,每次猎捕前都要确保豺狼没有被供作祭祀用的动物,然后才能进行狩猎。而獭貓也同样如此,只有当獭貓还没有被供作为祭品的时候,它们才不能进入水域进行捕捞。此外,还有一些规则,比如说只有在鸟儿还没飞起来之前,可以使用罗网进行鸟类捕捉,以及草木尚未凋零之前,就不能开始砍伐它们等等,这些都是为了避免过度剥削自然资源和伤害生物。
这些措施使得万物都能按照自己的节奏发展,没有任何一种方式会对其他生命造成伤害,因此自然界就像蒸腾一样充满活力。当圣明君王按照这样的原则行事,他就能做到“富国强兵”,并且让人们得到真正的幸福。这就是古代圣贤提倡的一种文化精神,那是一种深刻理解自然规律和人类需求,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一个谨慎、合理、循环利用资源,同时又能够给予人民足够生活保障和安全感社会秩序。这一切都是基于对人类和自然世界深切关怀以及对未来永恒美好的愿望。
标签: 道家思想代表人物是谁 、 道家学派代表人物 、 道教的三教的祖师图片 、 道家三大代表人物 、 道家学说的代表人物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