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子】诗解微明1道可以弱,浅知有为,所争者末。老子曰:道可以弱,可以强,可以柔,可以刚,可以阴,可以阳,可幽可以明,可苞裹天地,可应待无方。
知之浅不知之深,知之外不知之内,知之麤不知之精,知之乃不知,不知乃知之。孰知形不形者乎?故「天下皆知善为善也,是不善矣!」知道不可闻、见、言,这是因为这些都是表象的束缚,而真理超越了这些界限。
微明老子又说:“道周象外谓之微,德隐冥中谓之明。”这就是说,没有什么是真正可见或可闻的,只有通过心灵的洞察才能触及真实本质。这正如“天下皆以言语辩论,却不知道这种辩论本身就是迷惑。”
文子问老子:“人可以微言乎?”老子回答说,“何为不可?唯能以言传意耳!”这里的“微言”并不是指用词简洁,而是指一种超越语言的直觉交流方式,即使在没有语言的情况下,也能够相互理解。这正如“争鱼者濡逐兽者趋”,他们并不真正享受这个过程,他们只是被动地追求着目标,而非乐趣所在。
至于治国问题,老子的观点是,“治国有礼,不在文辩”。他比喻挽车时呼唤邪轷和应答,以此来说明即使是在严格遵循规则的情况下,也不能忽视人们的情感和需求,因为过度繁复的法令会导致盗贼和犯罪增加。因此,最重要的是找到适合每个人的方法,让人们感到安全而满足,这才是真正有效治国的手段。
标签: 道家理想人格的主要内容 、 道家十大最顶级的书 、 道家祝福语怎么说? 、 道家代表著作 、 道家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