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兴理道长,1932年1月6日出生于河北的古城塘沽,1960年踏上修行之路,在华山的王母宫中寻求心灵的洗礼。其师礼庞法山道长对他如同灯塔般照亮前行之路。在接下来的三十余年里,王兴理道长在眉县汤峪远门口老君洞深造,不离不弃,其智慧和修为逐渐显露无遗。
1987年,他选择了钟吕坪老君洞作为新的栖息地,并在此间继续他的修炼与传教工作。1997年至2010年间,他又转移到太白山太白庙,这段时间内,他不仅自身修为大进,更是被誉为八大师之一的引请大师。他的一生都致力于推广宝鸡市、眉县地区的道教文化,并通过香港飞雁洞刘松飞先生、谭召先生的大力支持,成功主持了钟吕坪八仙殿和太白庙门前的石桥工程,同时还收回了太白庙的产权,为当地道教事业奠定坚实基础。
然而,对于当前社会中的青年一代,王兴理道长提出了严肃的问题。他认为现代社会中许多人对于传统宗教戒律缺乏足够重视,只是形式主义,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理解与实践。这让他感到有些忧虑,但同时也充满希望,因为他相信,只要有真诚的心去追寻,那么一切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
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北京东岳庙住持袁志鸿曾经这样评价过王兴理道长:“初次见面时,我就被他的双眼所吸引,那是一双炯炯有神之眼,它们似乎能够透视人心。而他的国字形脸庞,以及那巨大的耳朵和挺直的鼻梁,都给人一种强烈而庄严感。头顶盘着乌黑发亮的发髻,与唇间及两腮飘拂着乌黑三绺口须形成鲜明对比,使得整个人都散发出一种超凡脱俗气质。此外,他身材高挑,一米七五左右,全身穿戴着海青色的道袍与十方云鞋,让人不禁感觉到一种干净利落且精神焕发。他绝非世俗之物,而是仿佛仙人降临一般。当他轻声慢语讲话时,我才意识到自己遇到了一个真正懂得生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