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上公老子章句解读之道德经精髓探究第二卷

淳风第十七 太上,下知有之。太上,谓古代无名的君主。下知有之者,是指下层知道上面有人,而不臣服于他,表现了质朴的态度。其次是亲之誉之,其德可见,恩惠可称,所以人们亲近并赞誉他。这正反映了《道德经》中提到的“道”的精髓,即自然而然、顺应天道的人性和行为模式。

俗薄第十八 大道废,有仁义。大道的时候,每个家庭都有孝顺的子女,每个户口都有忠诚的人,这时候仁义就不再见到了。大道废除,不再使用,那些恶逆的人就会产生出来,这时候才会有仁义可以传递给后人。当智慧出现在世间时,就会出现大伪。当那些智慧的君王贬低品德却推崇言辞,那么他们所做的一切都会被认为是虚假和奸诈。

六亲不和,有孝慈。六亲关系破裂,家人之间相互离心,这时候才会出现孝慈相互扶持的情形。在国家混乱的情况下,有忠诚的臣子。在这个时代里,没有仁爱在天下的平静,只要每个人都不想要什么,不懂得廉洁,每个人都只关心自己的事情,都保持纯洁,都不知道什么叫做贞操。而在大道存在的时候,虽然没有仁义,但仍旧像白昼一样明亮,而众星如同失去了光芒。

还淳第十九 绝圣绝学制作,然后守元始。这意味着回到最原始、最本真的状态,比如三皇结绳纪年更好过于仓颉造字。而抛弃智慧之后,我们又回到了无为状态,一切问题似乎就此解决了民众因此获得百倍利益。农事得到修复公私分明绝灭所有形式的手足情感和尚华言也消失了,因为民众重新变得孝顺对德行感到敬畏。

绝巧弃利,大巧者充斥着欺骗与混乱,小巧者则使得权力路途封闭盗贼无法生存,上头形成公正法治,无私邪恶现象,因此我们可以看到这三个方面都是由最高统治者的决策所决定。但文不足以教导人民,所以必须找到一个能够让大家认同的地方来作为准则。此外,“素”代表的是从未受过教育或污染的心灵,“朴”则代表的是简单质朴的事物,当我们看到这些时,我们应该保持自己的本真,以此来指导我们的行动,并通过这样的方式建立起一套规则来维护社会秩序。

少私寡欲 少私就是减少私欲,也就是减少自我中心,从而达到一种超越个人的境界;寡欲,则是满足于有限的需求,不追求过多。这两种理念促使人们向往一种更加简约生活,同时也体现了一种超越物质欲望的心态,更接近于《道德经》中的“无为而治”。

异俗第二十 绝学非真,不合乎自然律限。不忧虑烦恼,只需排除浮华即能安宁。我独与万物不同,我独跟随自然律限。我独贵重用事业,用事业来衡量一切价值。我独尊重自然律限,将我的生命与宇宙融合,使我的生命具有意义。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