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兴理道长,1932年1月6日出生于河北的古镇塘沽,1960年踏上修行之路,在华山的王母宫中寻求心灵的洗礼。自那以后,他便在眉县汤峪远门口老君洞住了二十六年,直至1987年他前往钟吕坪老君洞继续他的修炼之旅。在此期间,他不仅深造佛法,也与北京白云观的王理仙方丈相遇,并于1989年在其名下受戒,以治道子为自己的法号。
随着时间的流逝,王兴理道长又迁居到了太白山太白庙,从1997年到2010年的十三载里,他在那里不断地传授佛法,并对当地的一些寺庙进行了改善和支持。2002年,他受到辽宁千山五龙宫引请大师的敬邀,被尊为八大师之一。在2011年的七月一日,那位曾经隐居于世间的人终究决定离开尘世,与众不同。
尽管身处人间,但王兴理道长始终未忘初心,一生致力于宝鸡市、眉县等地道教文化的发展。他利用香港飞雁洞刘松飞先生、谭召先生的大力资助,不仅主持修建了钟吕坪八仙殿和太白庙前面的石桥,还成功收回了太白庙产权,为当地道教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然而,即便是这样一位对传统文化有着深厚情感的人,对现今社会中的青年们来说,他们对于学习和修行都感到有些失望。他认为现代社会中许多人对于宗教信仰缺乏真诚,他们更多的是形式上的遵守,而不是内心真正理解和实践。这一点让他感到十分遗憾,因为他相信,只有通过真实而深刻的情感体验才能真正实现精神层面的提升。
袁志鸿先生曾形容过这位伟大的人物:“每次见到他,我都被他的双眼所吸引,那是一双炯炯发光且充满智慧的小眼睛,它们似乎能透视一切。而他的面容则像是一幅精美无瑕的地图,每一个线条都透露出一种坚韧不拔与高洁无比。即使是在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一副布衣之下,这个人的气质也能够散发出一种神秘而不可侵犯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