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主利民引雷诀手势显圣德普明文子解诗简

【文子】10上仁5圣主利民诗解 题文诗:食者人本,民者国基。人君有情,上因天时,下尽地理,中用人力。群生遂长,万物蕃殖。春伐枯槁,夏收百果,秋蓄蔬食,冬取薪蒸,以为民资,不乏其用,不传其尸。先王之法,不掩群而取镺镸兆,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不祭豺兽之前,无通于野;不祭獭鱼之前,无入于水;未击鹰隼之前,无张罗网;草木未落前,无斤斧入山林;昆虫未蛰前,无火田烧杀;育孕不牧前,无探鷇卵藏;鱼不长尺前无取,大犬豕不期年前无食。

老子曰:“养生之道,为治国之本也。”故圣明之君,上观天象,以顺时制宜;下察地利,以富民为本。中以仁心施行,用智慧裁断。此所以群生得以安居乐业,而万物皆能繁荣昌盛也。

先王之道,在于审时度势,用德修政,使百姓安居乐业,则国家强盛。而欲使民富且足,一定要有备无患的思想,即使在丰年,也要谨慎保存粮食,以防饥荒的发生。此即先王所谓“非目见而足行之”,即便不能亲自看到,也能够预知到人民的需求,从而作出相应的政策和措施来满足他们。

贪婪暴君则不同,他们只追求个人的利益,却忽视了国家和人民的福祉,最终导致国家贫困、人民流离失所。这正是《易经》所言“积土成山”的教训,只有当君主能够像古代圣明之主一样,对待国家和人民怀着深厚的情感,并且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时的调整与修正,那么国家才能兴旺发达,而百姓也能生活得更好。

老子曰:“夫政者,所以持邦立命也。”故治国必须循序渐进,用德化政,使百姓安心耕织,有余则储备,有不足则补救,这样一来,就可以使人们过上更加稳定、幸福的人生。而这也是古代圣贤们通过实践总结出来的一种治国理念,即“重农抑商”,注重农业生产,把握经济命脉,让农业成为国计 民生的根本基础。但同时,也不能忽视商业发展,因为它对促进社会文化交流以及商品流通至关重要。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平衡两者的关系,让它们共同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从而实现一个全面繁荣稳定的社会秩序。这就是老子的哲学思想在政治实践中的体现——通过简约、节俭等方式来达到内外兼修、精神文化大发展的大局目标。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