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子】天时地利人和之道:悟在天成,圣主仁心。诗解:食者民本,国以民立。上应天时,下顺地理,中用人力。群生乃长,万物蕃发。春耕秋收,以供民需,无乏无餍。
先王之法,不掩群而取其一,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豺未祭兽之前,不得野处;獭未祭鱼之前,不得水中捕;鹰隼未击之前,不得张网;草木未落之前,不得伐折;昆虫未蛰之前,不得火烧田;育孕不杀鸟兽,小口不探巢穴;鱼不长尺不得取,大畜不期年不得食。
是故万物生长,如蒸气升腾。先王以此应时修备,富国利民,是非目见足知,用心于民,以备于己。此古之明君也,对待百姓如同亲骨肉,与之共苦共乐,使天下无哀怨之声。
闇主不同,其取财用过度,用度失衡,使男女不能耕织自给,为上所求,无日夜休息,而君臣相互猜忌、疾恶相寻。这是暗主治国的法则,也正是贪婪暴君导致国家贫困的人间悲剧。
老子曰:“夫仁以为德,则难矣。”然而,“为政以德”,则“民由衷”。所以古代明君能制衡资源与需求,让人民生活安稳,这就是“道”的真谛。而那些贪婪暴行的统治者,则远离了这条道路,最终导致国家破败。这便是《文子》对古代政治智慧与现代社会教训的深刻反映和警示。
标签: 中国道教鼻祖是谁 、 道教发展的三个阶段代表人物 、 道家学派代表人物是谁 、 道教的起源和创始人 、 中国道教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