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子】诗解微明1道可以弱,德道经之光。老子曰:道可以弱,可以强,可以柔,可以刚,可以阴,可以阳,可以幽,可以明,可苞裹天地,可应待无方。知之浅不知之深,知之外不知之内,知之粗不知之精,知之乃不知,不知乃知之,孰知知 之为不知,不 知 之为 知乎!夫道不可闻,闻而非也;道不可见,见而非也;道不可言,言而非也。孰知形 之不形者乎?故「天下皆 知善 之为善也,是 不善 矣!」
微明 老子曰: 道可 以弱、可 以强、可 以柔、可 以刚、 可以阴、可以阳、 可以幽、 可以明,以此苞裹天地,以此应待无方。此与【道原】篇意同也。
文子问曰:人可以微言乎?老子曰:何 为不可?唯知言之谓乎!夫 知 言 之 谓者,不以 言 言 也。
争鱼者濡,逐兽者趋, 非乐其所争也, 故至言去言, 至为去为. 浅识的人,只是争于末端罢了.
故“语有宗事有君”、“由不得我心”,这是因为不懂得真正的知识和智慧.
文子问曰: 为国亦有法乎? 老 子 曰:“今夫挽车者前呼邪轷后亦应,此挽车劝力歌。”虽郑卫胡楚音,但义远胜于其上. 治国需礼仪,不在辩论中.“法令滋彰盗贼多生。”
总结:
微明指的是对真理的直觉理解,而不是通过语言或文字来表达。
真正的知识和智慧并不能用语言来描述,它们超越了语言的界限。
治理国家应该基于实际情况和朴素的情感,而不是依赖繁复的法律体系或辞藻华丽的话语。
这篇文章探讨了如何通过直接体验与自然相通,与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而不仅仅依靠书面上的学习或口头上的辩论。这是关于如何达到一种更高层次的认识,以及如何应用这种认识到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解决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