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兴理道长,1932年1月6日出生于河北的古老城镇塘沽。自1960年在华山王母宫接受了出家人的洗礼,并在法山道长的指引下深造。在接下来的26年里,他选择了眉县汤峪远门口的老君洞作为他的修行之地。1987年,他迁至钟吕坪老君洞继续他的修炼之路。
1989年的春天,他来到了北京白云观,在那里受戒于方丈王理仙,这一刻标志着他走上了正式的道教修行之旅,获得了戒号治道子。随后,他又移居到太白山太白庙,一直住到了2010年。
2002年的秋天,为表彰他对道教文化传承贡献巨大,辽宁千山五龙宫传授给他八大师之一引请大师的尊称。这份荣誉不仅是对他的肯定,也是对他一生的辛勤努力和无私奉献的一种认可。
2011年的夏季,当七月第一天破晓时分,王兴理道长在众多弟子面前羽化升腾,最终进入了永恒的大 道。
这一生中,王兴理道长始终致力于宝鸡市、眉县地区的道教发展。他利用香港飞雁洞刘松飞先生和谭召先生的大力资助,不仅主持建设了钟吕坪八仙殿和太白庙前的石桥,还成功收回了太白庙产权,为当地重振宗教气息奠定基础。
对于青年学子的学习与修行问题,王兴理道长有着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当前社会上许多人所谓的“传戒”往往缺乏真实性,只是一种形式上的遵循,而真正内涵丰富、实质性的东西则被忽视而已。
袁志鸿副会长曾经评价过这位伟大的导师:“初见时,我印象深刻的是他的双眼如同璀璨星辰一般闪烁,同时脸庞上的国字形特征,以及那双耳朵两边适中的巨字形设计,使我联想起历史上的某位神圣人物。而那头发髻乌黑发亮,那三绺口须飘拂唇间,更增添了一丝仙风 道骨。此外,那身材高达一米七五,上身穿戴海青色精美得体的小衫与十方云鞋,让人感觉既干净又精神。”
这些描述让我们仿佛能看到那个时代的一个传奇人物,就像一个降临尘世的仙人一样。那低沉悠扬的声音,让听者仿佛置身于一个静谧而神秘的地方,无论是在何时何地,都能感受到这股力量带来的震撼。
标签: 历史上有名的道家人物 、 历代道教人物 、 道家学说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 、 二祖三清四御五老 、 道家著名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