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充论衡卷39超奇篇诗解4鸿儒希有周长生者任安举奏文辞鸿儒上承文王孔子无为而有为自然之道

题文诗:鸿儒希有,文人比然,将相长吏,安可不贵?岂徒用其才力游于无为,有为之中,用以治天下也。州郡有忧,能以无为之道解其事结烦,使天下太平,无复忧患。

如唐子高、谷子云之吏,其出身尽思竭笔牍力,以治百姓,为民除害,不仅是书写文字,更是心存仁爱,以慈悲为怀。古昔之远,如四方辟匿之地,难得纪录,但近代自会稽言及周长生者。

周长生者,为州剌史任安举奏,为郡太守孟观上书,以理通情,上承文王孔子的教诲,无私无偏,只求真理与正义。他的文章深邃洞彻,上至黄帝下至汉朝,无一不记载,与司马迁的《史记》年表本纪相似,是“洞历”的典范。

他非但是一位普通的文学家,更是一位杰出的思想家,被尊称为鸿儒。他说:“文王既没,文不在兹!”这里的“兹”指的是自己,而不是其他地方。这说明了孔子的文化精神和知识传承,并且这份精神已经流传到董仲舒,然后又通过董仲舒到了后来的学者们身上,这就是文化的连续性和传统的延续。

他的文章深受人们赞赏,就像屈原那样,在竹帛上留下了珍贵的墨迹。他所处时代虽然复杂多变,但他始终坚持着自己的信念,没有被世俗所迷惑,他的话语就像春秋时期鲁国的一种记录一样,对历史有一定的意义和价值。

九州山川错综复杂,其中华岳(华山)和岱宗(泰山)都是重要的地标,而江河则是国家生命线,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国的地理格局。而周长生的才能,就像这些自然景观一样,他能够将世界万象纳入自己的文章中,让读者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却又贴近生活的情境。

同样身份的人物,即使他们没有得到广泛认可,也应该被尊重,因为他们的心灵世界可能更接近于自然界,他们对待问题的态度也许更加真诚,从而产生了更加深刻、具有永恒价值的作品。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作者如何在追求个人成就与服务社会之间找到平衡点,同时也体现了一种对于自然与人类命运共存哲学的理解。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