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社会,道教的发展离不开对人才的培养和应用。一个宗教,其教化的出发点是人(信众),其主动施予和进行教化的是人(道人,或其他宗教教职人员),其信仰或效法的对象还是人(在宗教上称为神仙,在心理学上称为超人,是对现实人格的超越)。因此,从多方位角度来看,关注于“人的问题”,或许才是真正关注到了宗教根本所在。
对于作为五大宗 教之一 的 道 教 来 说,究竟什么样的人才是道德需要的人才呢?首先要说明一点,尽管相比以前,如今 的 道 教 有了长足进步,但目前仍然面临缺人的问题。我们也经常会见到有的庙里只有一两位老道长(甚至是当地居士信士)在坚守,面临着无 人传承结果;有的一些位于景区中的道观,因为种种原因而没有正式的道人居住,从而使部分游客产生误解等;还有很多宫观中,虽然不缺人,却也面临着留不下人的难题。
因此,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首要的一点仍然是先解决人的问题。先把基数建立起来,就可以扩大了人才选拔范畴。在这个过程中,也应该以发展眼光去看待培养人才这件事之于道德发展重要意义。在这个基础上,对人才进行严把关,这又对各个宫观执事者提出了非常严峻考验。
很多执事道长可能本身文化水平并不高,但能为祖师爷守护一方宫观已经是不易。但时代在发展、变化,我们应以发展眼光去看待培养人才。这时,将花费大量精力与财力培养好的人才流失的情况,则又仁者见仁。抓紧对人才培养也是所有执事们共识,不同则在于如何培养形式上的差异性。
何谓人才?答案便是在自己的修行路上有所成就的人。如果每个人都能用自己的修行,为尊敬祖师做出贡献,那么每一个人都可以称为可用的力量。诗云“不拘一格降才能”,唯当我们把对才能定义多样化,便能够丰富起整个广大的园林般世界。此外,还需警惕迷失方向的问题,即过多学习导致迷失自我,以及认为只有自己说的做的是最正确,而凡不同认知皆错。
最后,最终目标应当达到四项标准:上靠得住、宗教学术造诣深厚、品德受众服从、关键时刻能起作用。而不是仅仅停留于口号层次,只有真切践行,这份修行的大意才会逐渐清晰显露出来。
标签: 道家代表人物及核心主张 、 道家学的是什么 、 道家两大代表人物是谁 、 道家学派的主要思想内容 、 道家三大代表人物